或許,從來沒有哪個時代的家長,比今天的家長更焦慮;
也從來沒有哪個時代的孩子,比今天的孩子更辛苦。
在中國,有千千萬個中產家庭為孩子的教育而發愁。
顯而易見,“學習好”是孩子未來發展的有效籌碼,也是讓父母們安心的有力保障,所以讓孩子好好學習,一直都是父母們望子成龍的首選之路。
然而,在這條路上,許多家長充滿了無知,而我們的孩子,也漸漸感到絕望麻木。
《Alike》是一部來自西班牙的動畫短片,全片時長只有8分鐘,且沒有一句臺詞,卻憑藉深刻的內涵,在國際上獲得了117項大獎提名,並斬獲64項大獎。
裡面講述的是一對普通父子的日常,也是無數中產家庭的教育縮影。
短片最開始的時候,藍爸爸面無表情地往兒子的書包裡裝書,一本本書籍的填充,讓興沖沖跑過來的兒子小黃背上書包後直接重心不穩歪坐在了地上。
然後爸爸開始送兒子上學,城市來來往往的車輛和人群全是黑白色,沒有一絲生機。
路上兒子小黃被小提琴手吸引了目光,又被藍爸爸催促上學,自此,父子倆一天的生活開始了。
兒子在校被作業支配,爸爸在一堆的檔案中機械地工作,身上的顏色也褪成了灰色。
直到指標指向下班時間,爸爸衝出辦公室,到校門口等待小黃。
小黃看見爸爸也很興奮,他撲到藍先生的懷裡,頓時,爸爸身上的“藍色”又回來了。
片子裡的顏色代表活力。
小黃顯然是全片裡,最有活力的一個,藍先生每天在工作時都會變成灰色的,他需要和小黃擁抱,才能恢復自己的顏色。
然而,就在時光日復一日的流逝中,小黃漸漸收起了對小提琴的嚮往,他越來越不喜歡學校,但早已經學會主動伸出胳膊,迎接爸爸給他的書包。
小黃的擁抱也無法使藍先生恢復顏色了,小黃自己身上的黃色,也漸漸變得暗淡。
這個時候爸爸才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小黃也會失去顏色。
終於,藍先生主動提出帶小黃去找他喜愛的小提琴手,讓小黃學習自己喜愛的東西。
影片的結尾,藍先生與小黃都找回了曾經的顏色,而旁邊走過一對灰色的父子,孩子帶著大大的眼鏡,體態顯得疲憊不堪,後面跟著同樣疲憊不堪的父親。
這部影片雖短,但早已呈現出了無數中產家庭的焦慮和壓力。
這些家庭往往受限於自己的經濟情況,不得不在夾縫中為孩子贏得更好的教學資源。他們享受著教育帶來的“福利”,又被制約在自己的理念裡,日復一日地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頭疼,深陷焦慮的無底洞。
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普及率越來越高,升學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幾乎每個父母都會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心力交瘁,似乎只要孩子的學習好了,以後的未來生活也會很美好。
但真的是這樣子嗎?
被稱為神童的魏永康,17歲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科院,本以為會成為學校的重點培養物件,卻被學校勒令勸退。理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這說明,如果只專注於學習教育,而不注重孩子的生活喜好與精神高度,那麼對於他們的成長一定是有害無益的。
《Alike》這部短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相似”。我們的孩子,總是和我們相似的。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那一定是作為“原件”的父母有問題了。
所以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孩子,父母一代都應該繼續學習、努力成長,不僅僅要學習養育方面的知識,更要不斷地充實自己。
教育,絕不能以剝奪孩子的生命力為代價。
只有當孩子的生命狀態良好的時候,學校裡的學習,才能真正發揮教孩子文化知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