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生讀《遊褒禪山記》,作者認為,達到目的需要三個條件——“志”、“力”和“物”,而“志”尤其重要。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抗美援朝”這個例子。
我說:“當年,連美國人都不相信我們會出兵,我們自己也有很多人不贊同出兵。畢竟與美國相比,我們的實力太差,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但毛主席堅持要出兵,彭大將軍鼎力支援,他們認為,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不能等著被人欺負,一定得反擊,如果打爛了,大不了重頭再來。結果,志願軍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他們靠的是什麼?志氣!志願軍戰士在冰天雪地中,腳著草鞋,身穿單衣,就雪吃炒麵,雖然沒有飛機大炮,卻靠對祖國人民的忠誠,靠不怕死的精神,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毛主席說,敵人’鋼多氣少’,而我們’鋼少氣多’,結果,我們勝了。”
我又舉了一個反面例子:“你們都知道’九一八’事件吧?當時,日本人只出動了兩萬軍隊,而擁兵二十萬的果軍卻丟掉了廣大的東北。這表明,軍隊再多,如果沒有志氣,又有何用?”
接著,我又像唐僧一樣唸經了,說:“其實,你們搞學習也是這個道理,你們年輕,又有父母的大力支援,還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具備的’力’和’物’這兩個條件,比當年志願軍’抗美援朝’不知強了多少倍。要考上大學成就人生,你們還需要什麼條件呢?”
“志!”他們異口同聲,聲音響亮得幾乎震碎玻璃。
“對,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一定能達到目的!即便不能,“盡吾志者而不能至也,可以無悔矣!”
這一次,他們居然沒有對我的說教無動於衷,而是頻頻點頭稱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