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天賦還是科學訓練和努力?那些大神是否真的讓我們遙不可及?我們的孩子智商是否真比不過那些考上名校的學生?

大腦神經元細胞

這篇文章會顛覆大多數人的認知,用大腦神經學原理從底層邏輯上說明,到底什麼是天賦?什麼樣的人是天才?建議收藏。

改變了認知,才會有行動,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就是這個道理,一定要看到最後。

提到了我國的985大學,錄取率只有1%多一點,想考上的確是非常難。

但是,只有相信自己能考上的學生,最後才能真正地考上直接985或者是211高校,如果一個人連相信自己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他最後很難成功。

對於我們家長朋友來說,不管孩子能不能考上這樣的名牌大學,我們能做的第1步也是要選擇相信孩子。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都不相信孩子能考上這樣的大學,那孩子自己怎麼會有這樣的自信心和行動力呢?

這篇文章我要糾正一個大眾普遍的誤區:就是很多人感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天才是我們遙不可及的。

有些家長也會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是天才,我們自家的孩子不可能超越他們。

這通通都是誤區,如果你相信別人成功都是靠天賦,那麼你就輸了,而且再也沒有逆襲的機會!

下面我將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明,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天才,也沒有那麼明顯的天賦異稟。

所有的天才和天賦都來源於孜孜不倦的刻苦努力,你所看到的天才和所謂的天賦,都是學霸和高手們故意展示給你的,他們就是想讓你相信他們取得的成績成就是普通人無法做到的,讓大多數人放棄追趕機會,這樣他們就可以穩穩地站在金字塔頂端,不用再去擔心被別人去超越。

一.你相信別人的優秀和成績都是天賦嗎?

前幾天刷到了一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北大新生,在北大第1次數學期中考試沒有及格,心態崩潰的問題。

當時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天賦不同,有些大神每次考試都能考到接近滿分,是因為天賦好、基因強大,我們普通人只能仰望他們。

我們大多數人腦中都有非常多的限制性信念,比如說認為別人成功是因為別人有天賦,自己只是普通人所以很難成功。這只是大腦為自己的懶惰找的藉口而已,如果能識別出來,突破限制的信念,這才是改變和進步的開始。

關於限制性信念,可能很多人並不是很瞭解,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馴象人用一條鐵鏈把小象拴在柱子上。由於力量小,小象無論怎樣掙扎都無法掙脫,於是漸漸就不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雖然大象此時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但它依然選擇了放棄掙扎。

我們很多人就像這頭大象一樣,從小被灌輸了很多限制性信念,過早地放棄了掙扎。

就像開始展示的那個問題一樣,這個北大的新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試中沒有及格,可能只是他沒有適應大學數學的節奏,也可能是他依然沿用的高中學習方法不適合大學而已。

如果就此認為別人都是天才,別人學好數學都有天賦,那麼就很容易放棄,再也沒有迎頭趕上的機會了。

另一方面看,他能考上北大的數學系,這也是我們普通人眼中的天才,為什麼他感覺心態崩潰?還是因為自己的限制性信念。

二.打破天賦論,天才原來是科學訓練出來的

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職場中,總是有些優秀的人能夠高高在上,不管在什麼領域都有大神一樣的存在。

“你看他數學每次都能考接近滿分,肯定是因為他的基因好,你看他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

你只看到了他的成績,卻沒有看到他背後付出的努力和科學訓練的方法,要知道很多父母大學教授的孩子依然學不好數學。

“你看他鋼琴三年級就過了10級,他真有天賦!他天生就是學鋼琴的料。”

你只看到了他三年級就過了10級,沒有看到他有一位鋼琴家父親,沒看到他從三歲就開始進行的科學的訓練,沒有看到他投入的時間和努力。

你可以說這些都是特例,《刻意練習》這本書認為: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天賦,所有的天才都是可以刻意練習出來的。其中講到了著名音樂天才莫扎特的故事。

世界著名的鋼琴家、音樂家、作曲家莫扎特,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天才。

在5歲的時候就能夠聽聲音識別出是哪種調子,從7歲那年便開始環歐洲演出,造就了音樂史上的傳奇故事,特別是莫扎特有一項完美高音的聽覺能力,據調查,這樣的比例是1/10000,很多著名的音樂家像貝多芬等人都無法做到,這是不是天賦呢?

來看一位日本的心理學家做的實驗。

2014年,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招募了30個2到6歲的孩子,組織他們進行幾個月的特訓,就是將他們進行能夠聽懂“完美高音”的訓練,結果是每一個孩子都培養出了完美高音的才能,原本幾萬人只有1個人才能擁有的才能,同時出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震驚了世界。這就意味著“完美高音”不是天生擁有的,而是隻要透過科學、系統的訓練,就可以擁有,這項研究顛覆了人們對完美高音的認知。

後來也組織過10歲以上孩子的“完美高音”訓練,不過卻沒有人獲得這項才能,說明“完美高音”的訓練也是有年齡段限制,一般在2-6歲訓練才能獲得,這正符合莫扎特從小開始跟著音樂家父親學習的成長史。

莫扎特的音樂天賦原來是他的音樂家父親刻意訓練的結果,根據上面的實驗,我們發現完美高音只有在2~6歲訓練才能獲得,所以說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才是成功的關鍵。

三.用腦神經科學來揭開天才的秘密

近些年的腦神經科學發展迅速,我們的大腦裡面有100多億神經元細胞,每個神經元細胞又有1萬多個突觸,它們之間相互聯結,透過放電傳遞神經遞質相互聯絡。我們每一次的學習都是一次放電連線的過程,神經元和突觸會變得更加靈敏,而且會生長得更密。

學習的本質就是神經元細胞和突觸不斷放電連線的過程。

而學會某樣東西的意味著你的大腦生長出了新的神經元細胞和突觸,建立了更加密集的神經元系統。

人類大腦皮層神經元突觸(連線)數量的發展(從左到右):新生兒、1個月、9個月、2歲、成年

從上面的圖我們可以看出,我們人類剛剛出生時,神經元數量和突出都比較稀疏,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大腦接收到了各種各樣的資訊,這就是我們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神經元細胞和各種突出連線越來越密,也越來越穩固,這種連線、穩固程度和密集程度就代表了我們是否更聰明。

如果我們的家長能夠按照大腦科學的原理去訓練兒童,那麼他的神經元和突觸就會更加靈敏,更加密集,也更加牢固,這樣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

著名心理學家華生曾經說過:“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包括醫生、律師、科學家。”

這就是著名的環境決定論,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是這個道理。

雖然不能說完全正確,但是也很有道理,因為我們大腦接觸到不同的資訊,就會重建不同的神經元結構,這是為什麼大學教授的孩子往往成績比較好,因為他們接觸的人和事層級都比較高。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想提高認知層級,就要多和厲害的人物交流。

關於如何刻意訓練達到天才的級別,後期會寫一些文章來介紹具體的方法,敬請關注!

希望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都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都能成長為別人眼中的天才,與君共勉!

12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2021中考改革方案出爐,英語“降了”20分,理科生或將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