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過去好幾個關鍵點:“一半學生上不了普通高中” 、“中考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終身”,內卷氣息撲面而來。
確實,最近和國內親戚朋友多次聊天后,我發現很多家長已經開始為孩子提前規劃賽道,比如從小學開始就決心不走國內的中高考競爭,而是選擇進入國際學校,或提前為出國做準備。
畢竟算下來,一套學區房可比幾年的國際學校學費貴多了。
再加上中考分層的訊號越來越明顯,學區房其實只是一張入場券,並不能保證孩子一定能上普高,50%的分流比例意味著,未來一半孩子需要去上職高。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就來重點關注“中考分層”、“中考決定命運”這一現象,並以英國為例,對比看看中國英國在這一方面的相同和不同點。
“中考決定命運”的時代
看著上面所列的新規,大家想必能感受出來,中考接下來將會變成國內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嶺,對比之下,高考的教育分流作用反而有所下降。
未來,國內中考的升學趨勢將會“兩極分明”,只有50%的初中畢業生可以升入普高(此前是60%),另一半人只能上中專職校。
在很多家長眼中,上了職高就意味著基本無緣985、211等大學名校。與此同時,職業學校畢業後能找到的工作一般工資和福利待遇不高,這是很多國內家長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在家長這種心情驅使下,很容易形成一個惡性迴圈——為了能讓孩子考上一個好高中,家長可能要從幼兒園就開始規劃,想盡辦法讓孩子上當地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以及初中,以加大被普高或重點高中錄取的機會,內卷現象因此變得愈發嚴重。
相比之下,高考分流就顯得沒有那麼緊迫和重要。高中生高考失利後可多次復讀,且全國至少28個省份已經取消了三本批次,將三本納入二本的招生範圍之內,學生們可以選擇的餘地比中考多得多。
畢竟,當地普高學校就那麼幾所,重點高中的數量更是少的可憐。大學就不一樣了,考生們可以根據分數在全國範圍內選擇。
其實對於國內出現這樣的現象,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國內職業教育體系發展的不夠成熟。
國內職高對學生文化課的水平要求很低,缺乏系統性的規劃和管理,學生畢業後幾乎很少能從事高技能的工作,相比其他文職工作,職高畢業生好像跟“收入不太高,沒什麼社會地位”等刻板印象相掛鉤。
在這一點上,英國跟中國確實有所不同(當然這跟國情不同有很大的關係)。
在英國做技術工人,除了工資相對可觀(可能掙得比政府部門的部分職工都多),大家也比較認可和接受自己的身份。
英國的教育體系是如何進行中考分流的?
在進一步對比中英中考教育分流之前,我們需要先對英國的教育體系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英國的教育系統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義務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對應小學和中學)、延續教育(Further Edu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對應大學)。
在英格蘭學生中考(GCSE考試)過後,英國學生的義務教育階段就結束了,延續教育正式開始,並分成兩個路線,一個學術路線——繼續上高中,如讀A-level or IB,另一個是職業路線。
走職業路線的中學畢業生可以有以下三個選擇:
1)上專科學校/職業學校(College/Academy)
2)直接選擇去當學徒(Apprenticeship)
3)直接參加工作(有培訓的兼職工作或者志願者工作)。
走普通高中就讀的路線的學生畢業後直接參加普通教育高階考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dvanced level,簡稱A level) ,考入英國大學。
中英職業教育的體系的差別:
這樣大體一看,是不是覺得中英兩國的“職高畢業選擇”大體保持一致?
其實還是有點不一樣的。英國的職業資格證書是可以直接和普通教育的文憑、證書相對應的,英國職高畢業生有資格在獲得職業文憑後轉換到對應的本科學術路線繼續進行學習。
英國於1986年建立了國家職業資格制度。職業資格體系共分11個類別、五個資格等級,五個資格等級分別對應於熟練工人、技術工人、技術員、高階技術員及專業人員。
職業資格證書可以轉換成普通教育的文憑證書,國家職業資格證書1、2級相當於普通中學學歷;第3級相當於普通教育A級,獲得NVQ3級證書即可獲得大學入學資格;第4級相當於大學專、本科畢業;第5級相當於研究生學歷。
同時,職高畢業生可以憑藉著自己的職業資格證書,直接去申請英國的大學。
在英國職業教育裡,企業的參與度很高,“學位學徒制”本質上屬於企業“定向委培”。
企業為學校輸送學生(部分僱主會直接替學生支付學費)、提供老師(聘請行業內經驗豐富的大拿擔任兼職教師)、共同協商課程(課程制定符合企業要求)、為辦學提供物質基礎(提供裝置、場地以及科研經費等)。
舉個例子,華威大學就曾與路虎集團合作辦學,參加的120個學生畢業後全部直接到路虎工作,還拿到華威大學的工程學學士學位。
此外,為了解決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教育與就業之間彼此分立、脫節的問題,英國政府將教育部和就業部合併為教育與就業部,統一管理全國的教育,包括職業教育與就業工作。
英國政府撥款25億英鎊,繼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雖然英國職業教育的體系已經比較完善了,但是政府想要繼續發展的腳步從未停下。
去年9月份的時候,英國首相鮑里斯發表電視講話,表示目前英國的高等教育無法幫助年輕人獲得社會上緊缺的技術,使某些行業出現用工難、經濟生產不足的現象。
因此,他宣佈投資25億英鎊,為因疫情失業的人提供免費職業技術教育課程。
同時,英國教育大臣威廉姆森也承諾將在英國建立“德國式的技工和職業教育體系”,並將取消英國本科錄取率必須保持在50%的最低目標。
這意味著,英國將不再強制要求至少50%高中生必須讀大學,如果他們想讀高職,就讓他們讀高職。
威廉姆森說:“從現在開始,我們的口號必須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職業教育。”
時隔4個多月,英國政府也開始把口號落入實處。
2021年1月21日,英國政府在最新的白皮書中宣佈,直到2030年為止,英國僱主將在核心技能課程的設計上享有更多的話語權。
具體來講,英國僱主將有權參與,絕大多數針對16歲以上學生的職業教育課程設計和評分,甚至說有些時候都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相比之前一般是英國大學和相關教育機構來設計大部分課程內容和決定最終評分,現在英國僱主的參與度和決定權明顯更高、更大一些。
英國教育部還承諾,將耗資6500萬英鎊建立一個新的學院商業中心(college business centres),專門負責促進僱主和職業學院之間更好的合作。
這筆錢將從鮑里斯所承諾的25億英鎊國家技能資金中(National Skills Fund)抽取。
到了2025年,英國政府將會修改法律,幫助學習繼續教育的成年人獲得學生貸款,併為針對特定技能的短期職業課程試點提供資金。
總結來說,在“中考分層”這一點上,中英兩國其實是一樣的。
甚至英國可能更誇張,畢竟很多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決定了命運。
(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英國富人和窮人的《人生七年》:一出生,就決定了一生?)。
但不同點就在於,英國人早已習慣了這一階級固化的氛圍,工人階級習慣於接受自己孩子也是工人階級的事實,再加上當技工的工資並不低,養活自己是完全可以的,且政府也在不斷髮布新的政策鼓勵大家當技工,因此家長們對職業教育的牴觸情緒並不高。
對比之下,中國還處在高速發展階段,沒有特別固定的階級圈層(當然目前也在逐漸形成且固化中);在中國,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思想的家長佔了多數,國內家長總是努力給孩子最好的,希望他們不落人後。
去讀了職高,大部分就意味著孩子未來的生活沒有一個固定的保障,可能會面臨著工資不太高,社會福利不太好的局面,這是很多家長的擔心所在。
不過從國家釋出的最新宣告來看,國內的職業教育制度也在不停的升級、改革,國家也已經意識到了應用型人才的缺失,未來政策也會不斷更新。
但與此同時,和英國一樣,國內“中考決定命運”的趨勢也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