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從來沒有公平可言。
所以,孩子在教室「坐哪兒」必須很重要!
但首先你得先知道「好位置」的定義是什麼因為,如果「坐哪兒」很重要,就說明教室裡存在「好位置」與「壞位置」
問這問題的題主一定是想幫自己孩子確定一個「好位置」。
ok,咱們沿著這個思路思考下去,問題就沒這麼複雜了。
不過這個問題還得分兩頭說:
對不同的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來說,「好位置」定義都不一樣一、按老師的喜好:坐得越遠越不好暫且不論身高的話,
“差生”、“後進生”、“難管的學生”一般都被放在最後一排。
當然,現在的老師很聰明,你問她:“你們班有沒有差生?”
老師們總會回答:“我對學生一視同仁,怎麼會有差生這一說呢?”
這是睜眼說瞎話的「政治正確」。
老師也是人,一定有自己的個人喜好,對學生也不例外。
如果一個老師真的能做到對學生絕對一視同仁,只能說明這個老師沒有用心對孩子,因為她連在班裡喜歡誰、討厭誰都說不上來。
乖的、學習好的、長得好看的的學生大機率不會放在最後一排。
除非這個學生的個頭高出了天際,不然老師一般是絕不會把自己喜歡的學生放在最後一排的。
所以,在相當一定程度上,老師與孩子的物理距離,體現了老師對孩子的喜好程度。
當然,大部分老師是想照顧到班級裡所有孩子的。
但是,
“如果這個孩子我管不了,我不如把好位置讓給更能提高和更容易管理的孩子了。”
教育資源和教師精力的限制,讓很多老師不得不將自認為“更好”的位子安排給更容易管理和提高的孩子。
而對於那些相對“沒太有希望”的孩子(一般是相當難管、家長不配合、異常逆反的孩子),就只能讓他們離遠點,以求“資源最大化利用”。
這是一種懶政。
但教育是拼人品的行業,師德高低很難判斷。
只要他們不親口承認“坐後排的都是差生”,教育部都管不了他們。
不過你可能會說,有些老師就特意把差生放在第一排,甚至放在講臺上坐。
這樣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嗎?“特殊席位”就是好座位嗎?
我想問:這是在“示眾羞辱”,還是真的能讓老師對這個孩子“特別關愛”呢?
根據我的經驗(做老師的經驗),
凡是坐“特殊席位”的孩子,無不期盼著儘早回到正常座位上去。
每一次被老師點名,就感覺被公示羞辱了一次。
被安排坐“特殊席位”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愛說話搗蛋,有的是沒做作業。
也許這個孩子在“特殊席位”上真的變“老實”了。
但真的有在認真學習麼?這裡我要打個問號。
孩子的自尊有沒有受到永久的傷害呢?這裡也得打個問號。
那下面的這個角度對你就很重要。
二、按老師的關注度:中間位置最好第3~4排是老師關注的最佳位置。我簡單做了一個圖。
這樣方便你去理解。
一般老師正常講課時,沒有特殊情況,老師的餘光只能掃見第一排孩子的頭髮。
但是第3~4排的學生在做什麼,都第一時間看的一清二楚。
想不看都不行。
因為眼睛是長在腦袋上的,不是屋頂的攝像頭。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3~4排的學生。
被關注到的機會多了,別點名回答問題的機會就多了。
所以,“近水樓臺”也不能太近。
“距離產生美”。
那麼超過第4排,老師不也能看到嗎?
可以看到,但是距離有點遠了,不認真看,也是看不到的。
那麼,除了老師喜好、物理距離,孩子作為的好壞還有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
跟誰坐也很重要。
三、跟誰坐很重要尤其是初中和高中的時候。
如果坐旁邊的同桌是個學霸,真的可以成為孩子的榜樣。
我高中的時候,做我右邊的是班長,坐我左邊的是學習委員(我們是3人一排)。
一開始我還很討厭老師的安排,覺得有壓力。但是跟他們坐了不出3個月,別說成績突突突的進步,就連我的書法都有提高。
為什麼?
因為有同伴壓力呀!
他們天天diss我寫的字不好看(哭)~
我心裡不服,就天天練字,偷偷看他們倆是怎麼寫字的。
最後練得字雖然還是不如他們好看,但是練出來的字,字型像班長,字形像學習委員。
老師都誇我卷面清晰美觀了。
要知道,我爸罵了我十幾年,都沒說服我練字。
同桌diss了我倆月,我就發憤圖強了。
這就是“近朱者赤”的力量。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這樣。
可是這種影響是耳濡目染的。
可以不和學霸坐一起,但是如果被安排了一個經常上課講話的同桌,你的孩子大機率就會愛講話。
人是社交動物,有人跟你說話,你不可能長時間不理人家的。
“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就是這個道理。
四、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不一定最好——第十名效應綜合考慮的話,站在家長的角度,在第3~4排和學習習慣良好的孩子坐一起,可能是最優選項。
聰明的你肯定看出來了,我沒有關注“老師的喜好”。
因為我覺得老師的喜好真的不重要。
而且,往往老師越喜歡的孩子,越容易長大“沒出息”。
老師不一定喜歡學習好的,但一定喜歡乖的。
小時候太“乖”的孩子,長大大機率沒太有什麼大的成就。
這就是坊間流傳甚廣的“第十名效應”。
杭州一位桃李滿天下的小學教師,對自己曾經教過的150名學生做了調查。他發現:
小學時排10~20名的學生長大後更容易成為“棟樑型”人才。
這個結果仔細想想也有那麼幾分道理:
排名全班10~20名的學生,能力出色才能保持“中等偏上”的成績,同時又不甘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是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上去。
所以往往進入社會後他們能表現的更加靈活,隨機應變能力也更強。
因此,在這裡,我強烈強烈的建議:
老師也不要透過自己喜好給孩子排位置。
家長也不要追求自己的孩子讓老師多喜歡。
但做老師是個拼人品的職業。
作為家長,不是你想坐哪兒,孩子就能做哪兒的。
最終的解決還得學校和政府出手。
這種座位方法會讓每個孩子都在老師周圍。
而且沒有距離老師很遠的位置。
在跟老師的物理距離上,所有的孩子都沒有太大差異。
這樣,大家都做一起,也能最大程度弱化“同桌”的影響。
基本上,這個方法如果在班裡實施,大機率會降低家長對孩子坐哪兒的焦慮。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班孩子太多排不開怎麼辦?
這個方法適合45人以下學生的教室。
但從教學角度,教室學生人數超過45人,就無法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了。
所以,減少每個班級的人數,是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努力的方向。
當然,這個建議無法立刻生效。
那麼回到剛才的結論就好了:對所有的家長來說:3~4排與學習習慣良好的孩子做同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