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
(一)知識要點
【文學常識】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東晉著名詩人。本文選自《陶淵明集》。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核舟記》選自清代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先秦時叫作《詩》或《詩三百》,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分為風、雅、頌。“風”是各地的民歌民謠;“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樂歌。
【通假字】
2.詘右臂支船。詘:同“屈”,彎曲。
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
【古今異義】
1.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鮮美。古義:新鮮美好。今義:食物味道好。
5.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事業。
6.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
7.乃記之而去。古義:離開。今義:從所在的地方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
8.崔氏二小生。古義:年輕人。今義:戲曲中生角的一種,扮演青年男子。
9.其兩膝相比者。古義:靠近。今義:比較。
10.高可二黍許。古義:大約。今義:可以。
1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古義:挑選。今義:簡單。
【一詞多義】
1.尋
尋向所志。(尋:動詞,尋找)
尋病終。(尋:副詞,隨即,不久)
2.舍
便舍船。(舍:讀shě,動詞,捨棄,拋開)
屋舍儼然。(舍:讀shè,名詞,房屋)
3.志
處處志之。(志:動詞,做記號)
尋向所志。(志:名詞,標記)
4.之
忘路之遠近。(之:助詞,的)
聞之。(之:代詞,這件事)
處處志之。(之:助詞,起協調音節作用)
5.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為:讀wéi,動詞,作為)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讀wèi,介詞,對、向)
6.遂
遂迷。(遂:終於)
遂與外人間隔。(遂:於是、就)
7.清
水尤清冽。(清:清澈)
以其境過清。(清:悽清)
8.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大約)
不可久居。(可:可以)
9.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從:由,自)
隸而從者。(從:跟隨)
10.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讀qí,奇異、罕見,這裡指手藝奇妙)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讀jī,零數、餘數)
11.木
能以徑寸之木。(木:木頭)
以至鳥獸、木石。(木:樹木)
12.為
為宮室、器皿、人物。(為:做,這裡指雕刻)
中軒敞者為艙。(為:是)
13.扇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詞)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扇:扇子)
【詞類活用】
1.漁人甚異之。異:驚異,詫異。這裡是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
2.心樂之。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3.悽神寒骨。悽: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氣透骨。
4.斗折蛇行。鬥: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5.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6.箬篷覆之。箬篷: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7.石青糝之。石青: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2.省略句
(村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
(漁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山有小口,(小口)彷彿若有光。
(漁人)便舍船,從口入。
此中人語(漁人)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溪水)斗折蛇行。
則題名(於)其上。
各隱(於)卷底衣褶中。
3.倒裝句
全石以為底。(賓語前置,應為“以全石為底”)
嘗貽餘核舟一。(定語後置,應為“嘗貽餘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定語後置,應為“又用一篆章”)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定語後置,應為“蓋簡修狹者桃核為之”)
其兩膝相比者。(定語後置,應為“其相比者兩膝”)
細若蚊足。(狀語後置,應為“若蚊足細”)
【文章主旨】
《桃花源記》本文描述了一個作者所憧憬的桃花源,一個和諧美好、安定和平、自食其力的社會,反映了人民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小石潭記》這篇遊記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周圍環境的優美、悽清,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的失意、悽苦之情。
《核舟記》細緻地介紹了核舟的大小、結構、舟中人物等,充分展現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謳歌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和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關雎》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有現實中求而不得的焦慮,也有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悅,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
《蒹葭》描寫了一個戀愛中的痴情人的心理感受,表現了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悵心情。
【寫作特點】
《桃花源記》虛實結合。本文是虛構的故事,卻用紀實的筆法,如加入了歷史人物劉子驥;桃花源是虛構的,但秦時之亂卻是真實的。
《小石潭記》1.移步換景與定點特寫相結合。2.動靜結合。3.情景交融。
《核舟記》1.語言平實、洗練,描寫細緻。例如,文中對舟中人物情態狀貌的描寫,句句都是作者審視所得,毫無誇飾,逼真而又生動,讓人彷彿有親見“大蘇泛赤壁”之感。2.結構完整,層次清楚。文章採用“總—分—總”的模式,段與段之間聯絡緊密。
《關雎》1.運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增強詩歌的和諧美和人物的生動性。2.以偶句入韻的方式增強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3.運用起興手法。
《蒹葭》1.反覆詠歎,感情凸顯。2.虛實結合,想象豐富。
(二)能力要點
能力要點一:閱讀古代詩文名篇,瞭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體會其筆下的美好境界。
【能力詳解】
本單元所選文章,或描寫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桃花源記》),或記述自己徜徉於自然之境時的所見所思所感(《小石潭記》),或讚歎古代藝人的精湛技藝(《核舟記》),或吟詠個人的情感追求(《詩經二首》)。誦讀這些詩文,能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認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前的序文,大約作於東晉末期,當時戰亂頻仍,稅賦日多,民不聊生。作者寫虛構的桃花源中的故事,男耕女織,老幼皆安,鄰里歡愉,待客如家人,藉此來闡釋自己理想中的社會,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第四篇,全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特別是對小石潭秀麗景色的描寫,細膩而生動讀之如置身其境。《核舟記》也是“記”,但它記的是一件工藝品——核舟。核舟雖小,然而其上物、人、文、景皆備,令人歎為觀止,從中可以看到我國古代優秀工匠的聰明才智。《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本單元選入《關雎》和《蒹葭》兩首。《關雎》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思念、追求的過程,寫他現實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夢中求而得之的喜悅;《蒹葭》寫抒情主人公反覆尋求“伊人”,而“伊人”卻始終若隱若現,恍惚迷離,讓人可望而不可即,其渴望、惆悵之情溢於言表。
【典例分析】
在《桃花源記》中,陶淵明為什麼要虛構這樣一個“世外桃源”?
【技巧總結】
作者虛構這個故事是有寄託的。他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頻仍的環境裡,中年以後長期隱居農村,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瞭解,對人民的願望更有著切身體會,於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在這篇文章裡,他既透過漁人的眼睛把這個理想的社會標本展示出來,又以漁人的復尋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由此看來,劉子驥之後而無人“問津”,似乎也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讀這篇文章,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無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內容和寫法。
能力要點二: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課文,在此基礎上反覆誦讀,把握詩文的豐富內涵,體味語言之美。
【能力詳解】
從語文能力訓練的角度來說,學習這個單元,首先要繼續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大致讀懂課文的能力,這是文言文學習始終如一的要求,因為這是讓學生自己嘗試進入文章、大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本途徑,學生也應該透過這樣的途徑養成自主閱讀文言文的習慣,不至於將學習文言文視為畏途。
其次,要繼續訓練誦讀。誦讀是培養文言語感最主要的途徑。很多課堂,教師講得多,學生回答問題多,卻極少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這是不適當的;特別是文言文教學,沒有反覆的誦讀,語感是很難培養起來的。
根據文字的特點設計誦讀訓練。三篇文言文,都比較“具象”,可以藉助想象再現桃花源、小石潭的景象和核舟的形象;都有比較清晰的寫作順序,如《桃花源記》有清晰的情節線索,《小石潭記》有明確的遊蹤《核舟記》按中、頭、尾的順序來介紹核舟;都以散句為主,同時也使用了不少朗朗上口、節奏鮮明的四字句。《關雎》《葭》以四言為主,風格質樸,節奏鏗鏘,在寫法上採取重章疊句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把握這些特點,可以使誦讀過程變得豐富有趣,避免枯燥乏味,從而提高誦讀的效率。此外,很多教學內容,如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對重要語句的思考等,都可以與誦讀有效地結合起來。
【典例分析】
《小石潭記》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情感,閱讀時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試做具體分析。
【技巧總結】
在遊覽的過程中,隨著景物的變化作者的心情也隨之變化。
由“隔篁竹”聽到琤琮作響的水聲引起內心之“樂”,這是情感的第一個層次。於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見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鬱的潭樹,都是在這種內心愉悅之情下的對小石潭的關注與欣賞。
接著寫清潭中的游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因此感到魚兒“似與遊者相樂”,此時物與我融而為一,作者從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這是情感的第二個層次。
然而不久,這種怡樂的心境發生了新的變化。當作者向西南望去,見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勢如犬牙一般交錯,於是有一種幽深不可測度的內心感受。而這一感受,似乎隱約地與自己被貶謫以來一貫的心境有某種契合。於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的勃勃生機了,而是顯得“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把周圍環境與個人的感受結合起來,含蓄地反映了個人的孤寂、淒涼、哀怨的心境,進而讓自己感覺“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這是情感的第三個層次,作者久謫遠荒的淒涼心情盡在其中。
能力要點三:隨文理解和積累文言常用詞語,適當關注一些有規律的語言現象。
【能力詳解】
要注意積累文言詞語。積累也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像學習外語那樣,把學過課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整理抄寫在卡片或筆記本上,以便隨時複習,使它們成為語言倉庫中的一部分。積累詞語,要先學會選擇:文言詞語中有不少意義變化較大、用法也比較複雜的常用詞語,應當作為積累的重點;至於那些意義變化不大,或者就是在古代也不常用的詞語,只要稍加留意即可不必花很大的氣力。積累詞語時,一定要附上例句。例句的多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自己不熟悉或掌握不好的詞語,不妨多附幾個;必要時還可以加備註或說明,用以加深記憶。積累詞語的常見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分門別類的方式,根據文言詞語的特點,通假字、一詞多義、同義詞、反義詞、偏義複詞、成語、典故和紀元方法等,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整理;一種是列表比較的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如某些詞語古今義的區別、同一概念的不同說法、歷代官職名稱、禮貌用語等,都可以列出表來比較、對照。
【典例分析】
古代漢語中數量的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有所不同。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看看不同在哪裡。
1.蘇、黃共閱一手卷。
2.舟尾橫臥一楫。
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技巧總結】
1.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字畫手卷。
2.船尾橫放著一支槳。
3.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人五個,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
首先,古代漢語量詞系統不發達,數詞直接與名詞結合是比較常見的形式。本題給出的四個例句均無量詞。這是與現代漢語的不同,翻譯的時候要根據現代漢語的習慣補出。其次,古代漢語在整數和零數之間一般會加上一個“有”(同“又”)字。現代漢語裡一般不用,翻譯的時候要刪去。
此外,關於數詞和名詞的搭配,如若重點在名上,數詞一般放在名詞的前面,例句中的“一手卷”“一楫”“一舟”;如若重點在數詞上數詞一般要放在名詞之後,如“人五”“窗八”等。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裡也有數量片語在名詞之後的現象,比如在說明性的逐一列舉的時候(類似本題第3小題的情況),因此這一點並不屬於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不同,翻譯時也不必(有時甚至是不能)把數量詞移到前面。
單元測試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三單元檢測卷
時間:150分鐘 滿分:120分
一、語言知識及其運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阡陌(bǎi) 器皿 屋舍儼然(yǎn) 絕類彌勒
B.邑人(yì) 雎鳩 水尤清冽(liè) 凋欄相望
C.篁竹(huáng) 珮環 窈窕淑女(yǎo) 往來翕忽
D.箬篷(ruò) 修狹 蒹葭蒼蒼(jiān) 怡然不動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欣然規往(規:打算,計劃)
B.心樂之(樂:以……為樂)
C.神情與蘇、黃不屬(屬:屬於)
D.溯洄從之(溯洄:逆流而上)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B.明滅可見/不可久居
C.便扶向路/濟困扶危
D.乃記之而去/桃花源記
4.下列各句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
B.其岸/勢犬牙差互。
C.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D.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代表作品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己亥雜詩》和《飲酒》組詩等。
B.柳宗元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並稱“韓柳”。
C.《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
D.《傅雷家書》被稱為是“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透過一封封家書,傅雷教育兒子要勝不驕、敗不餒,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二、古詩文閱讀與積累(54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第6~7題。(4分)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6.下列對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渲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悽婉惆悵的心情。
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的感覺。
C.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覆詠唱,表達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
D.這首詩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著追尋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絕望情緒。
7.下列對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描寫道路的艱難曲折遙遠,從側面襯托青年對思念的姑娘的執著追求。
B.“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採用的是《詩經》中常用的“賦”的手法,點明故事發生的季節在深秋,為詩歌創設了一個蕭瑟的意境。
C.“溯洄從之”和“溯游從之”是透過連續匆匆的尋求行動,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焦急和痴迷。
D.本詩第一章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主人公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透過行動含蓄表現內心的情感。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第8~9題。(4分)
春光好
歐陽炯
天初暖,日初長。好春光。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
8.下列對詞的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全詞皆寫春光,上片寫特定環境的春景,下片寫對春天總的印象。
B.“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寫出了萬物在春風的吹拂下爭奇鬥豔的景象。
C.“筍迸苔錢嫩綠”的意思是:春雨之後,新筍從點點如錢的綠苔地中迸發出來。
D.詞的下片後兩句描繪了早春園林夕照的美景。
9.下列對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詞寫景狀物色彩鮮明,花團錦簇,柳絲夕陽,構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畫卷。
B.詞的上片“得意”和“競”等詞語透過擬人手法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了熱鬧的春意。
C.“花偎雪塢濃香”與“筍迸苔錢嫩綠”對仗,景緻互相映襯,香色盡現。
D.這首詞託物言志,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表達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三)閱讀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0~13題。(12分)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0.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夾岸/數百步 B.其中/往來種作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
1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3分)
(1)緣____________ (2)屬____________
(3)具____________
1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1)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文學創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你認為本文何處應用了這種手法?試簡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17題。(12分)
雲陽洞北小港記
趙 垣
自雲陽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樹叢生,涼樾低蔭。沿港而西,竹籬映水,古屋參差。時疏雨乍過,新筍解籜①,薔薇盛開,人語不傳。惟聞山鳥喚晴,草蛙鳴動而已。
村之側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鍾。壘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盤山。其峰蓋慶忌塔②之址也。
嗚呼,昔年血戰之地,今日徒見山高水深,惟留此叢祠,報賽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
(選自《晚清文選》,有刪改)
14.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自雲陽洞口北/行四十步 B.惟聞/山鳥喚晴
C.各肖/其人之聲 D.土阜隆然起者/為金祝墓
15.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1)臨____________
(2)肖____________
(3)惟____________
16.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1)其峰蓋慶忌塔之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隨山東折,即港之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說說這段文字與上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文字各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8~22題。(14分)
曾 鞏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於委廢①單弱②之中,宦③學婚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④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遊,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於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⑤,不減揚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帝然之。
(節選自《宋史》,有刪減)
18.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奉繼母/益至 B.一時/工作文詞者
C.及/安石得志 D.鞏導之於/歐陽修
1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3分)
(1)至____________
(2)一____________
(3)鮮____________
20.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1)撫四弟、九妹於委廢單弱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石輕富貴,何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曾鞏為什麼認為王安石“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自己的話說說文段中曾鞏的哪些品性值得我們學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詩文積累。(8分)
23.填補下列句子的空缺處。[第(1)-(6)題每空1分,第(7)-(8)題每空0.5分]
(1)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2)挑兮達兮,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遊無所依。
(4)______________,輾轉反側。
(5)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鄰。
(6)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遊人。
(7)《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和平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運用對偶修辭方法,描繪洞庭湖雄偉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綜合性學習與寫作(56分)
(一)綜合性學習。(6分)
24.一部部璀璨的文學名著,引領我們走進一座座文學殿堂,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生畫卷……為更好地領略名著的魅力,八年級(3)班擬召開“名著閱讀交流”綜合性學習交流會。交流會上,陳芬同學從網上搜集了下面的材料,請結合你對名著的閱讀體驗,談談你對“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的看法。(130字左右)
材料:某出版社在網上釋出了一個“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在對近3000名讀者的意見進行統計之後,得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結論:《紅樓夢》高居該榜榜首,是讀者們“吐槽”最多的“讀不下去”的書。不僅如此,在這份榜單前10名中,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盡數在列。至於讀者讀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篇幅太長、語言難懂、時代久遠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寫作。(50分)
25.題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__。
答案
第三單元檢測卷
1.A(A.bǎi—mò;B.凋—雕;D.怡—佁)
2.C(屬:類似)
3.B(可以,能夠;A.僅/才幹;C.沿著、順著/扶助;D.題,寫/古代一種文體)
4.B(其岸勢/犬牙差互)
5.A(《己亥雜詩》的作者是龔自珍)
6.D(“這首詩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著追尋的精神”是正確的,但並沒有體現主人公的“絕望情緒”)
7.B(採用“興”的手法)
8.A(上片寫總的印象;下片寫特定環境的春景)
9.D(“託物言志”“遠大抱負”有誤)
10.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1.(1)沿著,順著 (2)類 (3)詳細
12.(1)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2)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說出,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21教育網
13.示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具言”的內容和“嘆惋”的內容文中都沒有具體體現,但讀者結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嘆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戰亂之苦。
14.A(自雲陽洞口/北行四十步)
15.(1)靠近 (2)像 (3)只
16.(1)那山峰大概就是慶忌塔的舊址吧。(2)隨著山勢往東折返,就是小港的北面。
17.《小石潭記》中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作者被貶後淒涼抑鬱的心情;本文表現了作者的故國之思,抒發了物是人非、壯志難酬的感慨。
【譯文】從雲陽洞洞口往北行走四十步,便見到了小港。小港上面花草樹木叢生,樹蔭低垂陰涼。沿著小港往西行,(只見)竹子做的籬笆倒映在水裡,古老的房屋參差錯落。當時剛剛下過小雨,新生的竹筍脫去外殼,薔薇花開得正盛,人的聲音傳不出來。只聽見山中鳥雀呼喚,草中青蛙不斷鳴叫。
山峰的南面沒有幾步遠,往下看只見懸崖高聳,石壁圍繞著水池,石壁就好像是半環形的佩玉,池子就好像是一面鏡子,如同梳妝的鏡匣剛剛開啟一樣。於是沿著山崖往下走,靠近水邊坐下來。剛剛坐下,忽然聽到有聲音從石壁裡發出,各自像某個人的聲音。一起遊玩的人都相互看著,感到很驚訝。才知道陸士雲記錄的細小的話語細細地隱藏起來,很快的話語得到很快的迴應,大聲喧譁喊叫,應答的聲音漫山遍野,此情此景,令人感到驚疑不已,那些話語像真的一樣。隨著山勢往東折返,就是小港的北面。一座隆起的土山是金勝、祝威的墳墓,他們的祠廟在小港南面小流水的橋邊。
唉,往年浴血奮戰的地方,今天看上去已是山高水深,只留下了這叢林裡的祠廟,供後人奔走祭祀了。村野老人和孩童,他們也知道盡職盡力實現願望嗎?嘆息著返回。
18.D(鞏/導之於歐陽修)
19.(1)周到、周全 (2)全、都 (3)少
20.(1)在家境衰敗、無所依靠的情況下,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2)王安石把富貴看得很輕,吝嗇什麼呢?
21.因為曾鞏覺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錯就改。
22.曾鞏的孝順、有擔當、公正、待人真誠等品性值得我們學習。
【譯文】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曾鞏品性孝順父母,與兄弟友愛,父親去世後,他侍奉繼母更加周到,在家境衰敗、無所依靠的情況下,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他們的讀書、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辦。曾鞏寫文章,涉獵廣泛,氣勢很盛,當時擅長寫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過他的。年輕時與王安石交往,王安石當時聲譽不大,曾鞏將他引薦給歐陽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後,曾鞏對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經問曾鞏:“王安石是怎樣的人?”曾鞏回答說:“王安石的學問品行,不在揚雄之下,但因為他吝嗇的緣故所以比不上揚雄。”皇上說:“王安石把富貴看得很輕,吝嗇什麼呢?”曾鞏說:“我所說他吝嗇,是說他勇於作為,但吝嗇於改正自己的過錯啊。”神宗贊同他的這個看法。
23.(1)青青子衿 (2)在城闕兮 (3)潭中魚可百許頭 (4)悠哉悠哉 (5)海內存知己 (6)與君離別意 (7)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8)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24.示例:平心而論,閱讀經典的確是要花費些時間和精力的,特別是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靜心讀一本好書幾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近年來,社會上流行所謂“淺閱讀”“快閱讀”“碎片化閱讀”甚至“讀圖”之類的概念,恰恰是迎合乃至強化了今天讀者的浮躁心理,毫不客氣地說,此類之風盛行,正是導致閱讀“去經典化”、名著“讀不下去”的罪魁禍首。(6分,其中觀點鮮明2分,語言表達4分)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