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一位媽媽的“陪讀筆記”被熱議。
可以看到,一張紙上圈圈點點,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天才、天空、天氣……驚天動地、頂天立地、天誅地滅、開天闢地、天南地北……每個字除了筆順筆畫之外,還需要組詞和成語”。
其中,一位網友說:“本以為是三四年級的語文筆記,沒想到一年級就拓展得這麼深,我對一年級還停留在aoe的印象,瞬間就被碾壓了。”
對一些網友提出的疑問,為什麼要做陪讀筆記?這位媽媽說,目的是讓孩子利用碎片時間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
What?一年就就要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這讓我感覺有點不可思議,究其原因,是這樣的。
按照這位媽媽的說法,因為孩子時間緊任務重,所以課餘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必須要讓他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不然哪兒有時間學習。並且,還會擔心,學這麼多,孩子一拖拉,家長再催促,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厭學心理。
綜上所述,必須努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有意思的事,必須高效學習,必須進入學習的良性迴圈。
儘管這位媽媽從事過12年教學工作,教孩子學習時有一些好的技巧,但不免會讓很多人提出質疑:
藉此事件,我想說:孩子的小學階段,把該學習的內容學會,這無可厚非,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很容易造成把學習放在太重要的位置,反而捨本求末,忽略孩子在小學階段,這些重要的習慣一定也要養好。
2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經歷了三年無拘無束的幼兒園,孩子的性情依然屬於較奔放型,面臨即將要升入小學,每節課要乖乖坐好,認真聽講40分鐘,按時完成每天的家庭作業等事情,對於七八歲的孩子來說,極具挑戰性。
老話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小學階段,或者是小學前三年,是孩子各種習慣打基礎的關鍵時刻。打好基礎,孩子潛力大,後勁足;否則,到初中時,容易出現後勁不足,成績退步現象。高效率的學習習慣與孩子的成績,是相輔相成的作用。
從一年級開始,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這些學習習慣。
比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不懂就問的習慣。
保持對知識的好奇,這是一個人一生最該養成的好習慣。其實,可以從孩子小時候,著手培養。
這讓我想起來,前幾天表姐來我家,說起女兒上補習班的事情,上了幾個月,成績沒長反而下降了很多。因為上補習班,孩子知道放學後,還有個地方可以輔導作業,於是,上課期間不認真聽,不積極發言。等到補習班,如果再沒有好好聽,那麼,這部分學習內容就學不會了。
表姐事後總結,如果孩子學習習慣沒養好,補習班先不要上了,多提醒女兒上課期間認真聽講,多發言,遇到不懂的問題問老師,才是重中之重。
比如,按時寫作業的習慣。
家長群裡有一些家長抱怨孩子愛拖拉:
孩子愛拖拉,時間長了,就會養成習慣。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放學後,一氣呵成地完成作業,這樣大人孩子都省心。但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從上小學開始,就可以把這個習慣培養起來。
比如,獨立思考的習慣。
孩子從小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受益一生。
當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作為一個“監工”,監督他,而是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當孩子出現不會的問題時,可以多鼓勵他自己思考,一起查詢資料;
實在不會了,家長再提供思路,啟發他自己解決,不直接給答案。
這樣,可以讓孩子養成出現問題,自己先找方法的習慣,而不是依賴父母。
除了這三種重要的習慣外,還有:堅持每天閱讀;認真書寫每一次作業;學會整理書桌,收拾學習用品等習慣。
早點給孩子的各項習慣打基礎,是最先應該做的事情。孩子習慣的養成不是一件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事情。孩子年齡小,缺乏自控力,需要父母平時盡心盡力,多多監督和提醒。
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會讓孩子終身受益。想要孩子高效學習,也變得有可能。
3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11歲男孩,兩次跳級,兩次休學”的新聞,背後的培育方式值得參考。
男孩叫徐知臨,第一次跳級是在一年級,當時的校長見他成績優異,不要再“浪費時間”,提議他直接跳到二年級。跟著二年級學習了一個學期後,媽媽考慮後決定,讓他休學一年;四年級時,徐知臨再次跳級,跳級後又休學了。
徐知臨為何會連跳兩級,成績還優異?有人說,徐知臨像神童、天才。
但媽媽林靜說,“兒子絕對不是天才,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他只是普通的孩子,如果我有一點經驗的話,那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他在學習各門功課時都不費勁。”
林靜說,對兒子的超前學習並不刻意。小時候,每晚都會叫他閱讀繪本一小時,這樣的習慣,讓徐知臨具有超高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超出同齡孩子的學習水平,也讓獨立思考能力強不少。
八歲半時,徐知臨想把幼兒園的事寫下來,作家出版社為他出版了《小豆丁幼兒園成長記》,12萬文字和一幅幅當年的圖畫記錄著他的幼兒園生活。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年幼的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有多重要。
教會孩子閱讀,他可以有超高的理解力,理解高年級教材,走向更高階段的需求;養成不拖拉的習慣,可以教會孩子自律;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探索精神會伴隨他一生。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在小學階段,需要重點鍛鍊背誦和做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常看到,孩子不是忙著上學、做作業,就是忙著上輔導班,恰恰在這個過程中,機械式的學習和過度學習把孩子的獨立探索、閱讀等能力慢慢磨滅掉了。
追求錯誤的東西,會讓孩子長大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甚至,把之前已養成的優秀品質慢慢弄丟了。
這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如果從生命的最初,從孩子小時候開始,用心培養孩子一些好習慣,短期內可能不能立竿見影,但越困難的事情,越值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