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學習這件事情是有方法的,從理論上講,任何人只要不是存在先天不可抗的制約都是可以透過一定方法的調整而在學習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但是很多人總是會陷入一個誤區——他們總是認為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會有一些“獨家秘籍”,因為這些秘籍才使得他們學習成績優秀。

在學習是有方法但卻沒有捷徑,方法可以提高效率不假,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必須配合持之以恆的堅持以及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才會體現出其最大的價值,而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來加持的。

而事實上很多學霸的學習方法並不適合普通學生,因為無論是在他們的基礎掌握上還是學習的效率上都跟學霸是沒法比的,這就意味著你去模仿學霸的學習方法,大機率的情況是你壓根都完成不了……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回到學習本身,看看那些最基礎的但也是最核心的學習方法有哪些,然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如此才能夠總結、實踐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當你的成績提高起來之後,你所使用的這些方法,其實也就變成了“學霸學習方法”了。

我這裡總結了9個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學習方法,從理論上講對任何學生來說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的技術上操作難度,關鍵是你是否能夠堅持去落實。

01預習習慣

你去問所有人幾乎沒人會否認預習是一個很非常重要的學習好習慣,但在實踐中你會發現往往只有部分學生能夠做到這點。

因為很多時候很多人會發現有很多科目、很多章節的課程即便是我們不去預習也毫不影響我們的聽課。

我想提醒的是預習的作用不僅僅是我們常說的提高聽課質量等這些,還有一個作用是很多人都忽略掉的——預習本身其實是對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尤其是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最有效的鍛鍊!

為什麼這麼說?

其實認真去預習的本身就像是“自學”一樣,而自學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不同科目的自學方法其實也是不同的,而這些方法不是說你知道了就一定會,只有透過不斷實踐、反思、總結、修正才能夠慢慢培養起自己的獨立學習的能力。

至於提高聽課效率、及時解決前序知識不足或者遺忘問題等常規好處我們就不多說了。

02聽課習慣

聽課的核心是什麼?

聽課的核心並不是“聽”,而是“思”。

沒有思考的聽課即便是你聽得再認真也是非常低效率的,而且如果課後不能馬上進行回顧、複習,別說第二天了,晚上回家之後學生可能都已經記不得課上老師都講過什麼,更別說那些是重點了。

精力要集中,如果發現自己總是很容易走神或者控制不住自己去玩這個碰那個,可以嘗試做這樣的調整:

1、眼睛始終盯著老師,不要看別的事物;

2、不需要記筆記的情況下可以把手臂交叉放在書桌上,就像很多小學生聽課一樣;

3、需要記筆記的時候,要一直握著筆,但是一定要做到除了要求你寫或者是可以寫的時候去寫,其他時間眼睛一定還是堅持盯著老師看;

4、聽的過程一定要思考,除了思考講解的內容之外,也要自己預習過程中有哪些事情、哪些內容是預習時忽略的;

5、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尤其是那種怕回答錯問題被老師、同學笑話的學生一定要去嘗試克服這個心理負擔,因為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心事重”,如果壓力過大極可能出現一些心理問題,而積極回答問題的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有效且很溫和的改變方法。

6、要思考但是得有個度,如果還沒想明白或者舉手示意或者趕緊標記一下,千萬不能因為思考這些問題導致影響聽其他內容;

7、老師問“都懂了嗎?”的時候,一定要實話實說!

03複習習慣

“過目不忘”是萬中無一的天賦,普通人都會遺忘的,而且絕大多數人對知識的遺忘其實是非常快的,事實上“忘不了”的核心就是在於“重複”,只是到了高年級我們再說“重複”就會顯得沒有檔次,而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低效率”的問題。所以我們這裡不說“重複”而是說“複習”。

複習本身其實就能夠很好解決遺忘的問題。

而除了解決遺忘問題之外,關於複習,我們一定要在“溫故知新”這件事情上知行合一。

複習得有重點,不是看遍書、看遍筆記就就複習了,儘管這樣做也會有效果,但還不夠。

複習的核心在於梳理、總結和思考。

如果說預習、聽課是把書“讀厚”,那麼複習這個環節其實就是要把書“讀薄”,最理想的境界就是一本書最後只變成了一頁或者幾頁紙,上面或者是思維導圖,或者是各個章節又或者是各種模組,而透過這些東西我們可以很容易“檢索”出相對應的知識點、典型例題、考點等相關資訊。

而這一切你去直接照搬現成的總結是沒意義的,可以參考,但是一定要自己去複習歸納,如此才能夠理解、掌握得更加紮實。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預習、自學以及後面會講的作業、刷題等等都跟自學能力培養密不可分,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說了,你需要記住的是這個能力靠說教是不可能培養出來的,必須得透過堅持不懈地實踐才能夠鍛煉出來。

由於今天講“習慣”,而自主學習這事兒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能力”即它是一種透過各種方式訓練也包括各種習慣的養成之後才能夠達成的,所以就不單獨分析了,事實上如果能夠落實好今天這些習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必然會培養起來的。

這樣的討論不是不可以有,但恕我直言,想要提高學習成績,想要養成各種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是你必須要正視的東西。儘管作業不是越多就一定越好,但是保證高質量完成足夠量的作業對絕大多數想要提高成績的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常規的作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用於檢驗當天或者近期的學習效果、學習質量。

從預習到聽課再到複習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有一些諸如理解、沒掌握以及遺忘的情況,特別是如何做到充分理解並且能夠靈活運用這種事情是都是可以透過作業解決的。

寫作業的本身不要為了寫作業而寫作業,要結合預習、聽課以及自己的思考去關聯相關的知識,這個過程的本身就是對我們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的一個高效訓練。

一定要注重效率。

同樣的作業有的孩子1個小時就能完成,而有的則2、3個小時都寫不完,如果後者只是關注“作業多”這個問題而不去想辦法提高效率,那麼他們的成績永遠也不可能提升起來。

05刷題‍習慣

如果你認為自己或者自己孩子是天賦異稟的,屬於那種能夠輕易做到過目不忘、舉一反三的型別,這部分內容可以不用看。

否則你千萬不要質疑刷題這件事情!

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確保足夠量(具體多少因人、因內容而異)的練習是確保充分理解、掌握所必須的過程。

本質上“刷題”是一種學習的方式,這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本身也是有“方法”的。

很多人抨擊的刷題、題海戰術等等其實指的是那種低質量的一味刷題,但如果你的刷題是高質量的呢?

最關鍵的問題是隻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分析以及實踐一下的話,是可以掌握這些方法的:

1、要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先複習再練習;

2、刷題的過程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要思考和分析這些題目考察的是什麼;

3、要培養一題多解的習慣,可以不用都寫出來,但是我們要清楚都有哪些解決的方法,這些方法中哪種方法更適合這道題目等;

4、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不要輕易放棄更不能馬上去看答案,一字一句認真讀題、認真分析,要想盡辦法去從各個角度分析,即便是最終還是沒做出來也沒關係,這個思考的過程本身意義就很大,它不但能夠鍛鍊你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各種學習能力,還能夠讓你對很多的概念、解題方法能進行一次高強度、集中地“複習”。

5、實在做不出來的題目看完答案或者解析之後不要輕易放過,要分析一下自己沒想到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做好記錄。

刷題確實不是越多越好,有質量的題目尤其是有針對性(針對自己不足)的題目才是更有價值。

但是在刷題的過程中尤其是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要忽略了課本,因為有太多的人的教材作用僅僅就是侷限於在校使用。遇到問題他們寧願就題論題也不願意回頭去看看課本上那些最基礎的概念到底是如何講的,這個習慣我就不單獨說了,直接放在這裡提醒一下就好。

06應試習慣

在文化課學習上你一定要記住一點:應試能力本身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不要盲目批判“應試教育”,也不要動不動就“唯分數論”。

首先考試這件事情的本身是有很積極意義的,無論是從升學角度去看,還是從檢驗老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效果又或者是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去看,考試都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上考試本身考查的並不僅僅只是學生們知識掌握的水平。

除了知識之外,考試也會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情緒控制、考試技能等進行考查。

例如有很多學生日常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心理素質太差了,一考試就緊張,一緊張就“發揮失常”,偶爾一次也就算了,如果次次都這樣那就麻煩了。例如有很多學生大題、難題都能做對,但是每次考試總是基礎題丟分或者是各種所謂的“粗心”錯誤不斷。

還有比如過程步驟丟分,書寫潦草,時間分配有問題導致答不完卷子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靠說教靠提醒是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的。必須的透過一次次考試不斷去分析、總結、改正才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所以你願意抨擊“應試教育”就去抨擊,但是千萬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應試能力”的鍛鍊,要知道,這個能力不僅僅是孩子們上學時會用到,未來工作之後也會有很多人需要的,尤其是如果你還在想繼續在某些方面獲得更多認證、認可的時候。

07閱讀習慣

這個問題已經不需要多說了,閱讀能力在當下的中小學教育中可以說是貫穿始終也貫穿到了各個科目中去了。

我這裡只提幾點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建議:

1、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是首位的, 所以不要刻意逼迫孩子去讀他不喜歡看的書,可以引導但是不要去逼著看;

2、“不動筆墨不讀書”或者說“讀書要留痕”,低年級的時候可以透過口述、交流等方式“留痕”,但年級高了之後儘量開始嘗試比如批註、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至於是否需要摘抄,這種事情要看情況而定。

3、多數孩子對“必讀書”的閱讀體驗感都不是很好,這種情況儘量幫助孩子蒐集點助讀資料。無論是音訊、影片還是文字的都行,我們要圍繞的目的是掃清孩子的閱讀阻力、提高其閱讀質量。不要動不動就抬出老師、考試來逼著孩子去讀,這樣只會破壞他們的閱讀興趣。

4、搞清楚“多讀書”和考試的閱讀理解、作文之間的關係,它們之間確實是有很緊密的關係,但不是必然的關係——讀書很多但是做不好閱讀題、寫不好作文的學生比比皆是。閱讀僅僅解決的是“輸入”問題,而做題、寫作是一個“輸出”的問題,且還是有一定規則、要求、標準的輸出,所以只多讀書而不去重視那些規則等得不到高分也是常見的。

特別提醒一下各位,小學階段一定要加大閱讀時間的投入,少上點輔導班、少刷點題都沒關係,閱讀不能耽誤了,否則到了初中高中之後別說孩子沒有這個閱讀習慣了,即便是有往往也會因為時間不夠而沒辦法去讀很多的書。

所以從小注重這件事情並且慢慢引導孩子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尤其是注重閱讀的收穫以及轉化為可輸出的文學儲備是非常重要的。

08發散思維(聯想、觀察、分析)習慣

談到“思維”本身應該是一種能力的訓練,我這裡還是拿出來單獨說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容易出現過於關注“學習”“考試”而忽視了廣義的“教育”培養。

簡單來說就很多人會把“教育”直接等同於“文化課學習”。

這是不對的。

我這裡提到的是“發散思維”並且在括號裡又提到了“聯想”“觀察”“分析”這樣寫只是為了便於諸位理解我要提的內容。

有很多人不是經常會批判說我們的教育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嗎?

其實“兇手”不是“教育”,而是我們每個人。

例如幾乎是每個孩子從小就會有各種問題,他們會因為這些問題而不斷去觀察、思考並且嘗試分析,也會直接把問題拋給父母以及身邊的人以試圖獲得答案。

這個過程如果我們能夠注重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去做這些事情,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或者告訴孩子別去在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那麼在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分析能力甚至是創造力都會比一般孩子要求強很多。

那麼長大了之後是不是就不能培養了呢?

當然可以了,比如上面關於作業的時候提到的做題習慣、閱讀時要注意的事項本身其實就是對發散思維、觀察以及分析能力的訓練。

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有疑問不要攢著,而是要儘快去解決——無論是題目還是一個念頭甚至就是一個莫名其妙、天馬行空的想法在合適的時間都可以去落實一下。

當然,得控制好度,比如明明在聽課或者明明在寫作業中,因為一個想法就終止了這些事情是不可取的。

另外就是注重體驗、實踐,其實可以嘗試寫一下日記、隨筆或者是週記什麼的,寫樹那就去觀察不同的樹,寫花就去觀察不同的花……

09總結歸納和錯題整理習慣

關於這點我認為也不必多說了,當下應該沒人不知道這幾件事情的重要性吧?

只是在實踐中有太多人會給自己找比如沒時間、不會等偷懶的藉口,所以導致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問題不斷積累。

對很多學習“還不錯”的學生來說,他們距離“優秀”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

以上9個學習習慣在實踐中大都沒有太多技術上的難度,關鍵就是在於如何能夠用心落實並且堅持住。

希望以上的額總結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2021單招常見問題總結,你最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