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林林邁進了小學的大門。可沒上幾天課,班主任老師就跟林林媽媽反應了好幾次,說孩子上課特別不專心,總是七扭八扭的,要麼下地亂走,要麼跟同學說話,幾乎沒有安分的時候。為此,林林媽批評了林林好幾次,還特地請假到學校看著林林,監督林林好好聽講。可就算是在媽媽的眼皮子底下,林林上課還是左顧右盼的,整出很多小動作。看著屢教不改的孩子,林林媽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多動症”,還帶孩子到醫院做了不少檢查,可孩子一切正常。這可讓林林媽犯了愁:難道自己的孩子天生專注力就不夠嗎?沒有不專注的孩子只有無趣的事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跟林林媽一樣的困惑:讓孩子去學習某樣東西或者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的,無論用什麼辦法都不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但同時他們也發現,孩子在做一件非常感興趣的事情時,有時候注意力集中到怎麼喊都聽不到,彷彿自動遮蔽了外界的干擾。
這樣看來,對家長來說,根本沒有不專注的孩子,只有那些無趣的事而已。想想孩子那些無法產生專注力的事,是不是都是孩子不願意接觸,或者是家長強迫孩子去做的更多一些。
比如,孩子本來不喜歡彈琴,但家長覺得彈琴對孩子好,非要讓孩子學;孩子喜歡玩遊戲,可家長通常以打遊戲影響學習為由不讓孩子碰觸,硬要孩子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可見,更多時候,是父母“畫地為牢”,把孩子禁錮在一個他根本不適合的地方,違背了孩子的天性與意願,也毀掉了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是以愛的名義,扼殺孩子的快樂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具有一定的專注力。
不管是認真地吃小手,還是玩泥巴、踩水花,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專注力也在提高。可以說,任何一件小事,包括遊戲,都會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可往往是家長,親手毀掉了孩子的專注。
怕孩子不安全出意外,所以一切看似危險的遊戲都不允許孩子參加,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樂趣;為了孩子有更美好的未來,家長几乎抹殺了所有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生活中只有學習和成績,奪去了他們成長的快樂!
父母們不捨得放手,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只能按照家長規劃好的路線前行。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天賦往往在無形中被扼殺。他們按部就班地按照父母意願行事,壓抑著自己的渴望與需求,失去了童年的快樂與天真。
必須承認,這種壓抑是痛苦的,一旦超出了孩子能夠容忍的界限,他們就會爆發、反抗,甚至做出過激的事情,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父母,甚至傷害到別人。
“玩”才是人生大事美國兒科學會曾做過相關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能讓孩子受益無窮的就是最常見的自由玩耍。玩耍有助於孩子更具備創造性,提高他們與其他人相處的能力,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
現在,國內外一些教育專家也開始推崇玩耍的重要性,認為“玩是孩子們的權力,會玩的孩子更有創造力”。
作為家長,如何陪孩子把“玩”這件人生大事進行得順暢而合理呢?首先,不要抗拒玩樂,反而要讓離子在玩樂中學習知識書本往往是枯燥的,而遊戲往往充滿了生機和樂趣,因此“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知識絕不是一句空話。
教育學家通過研究也發現,相比於學習書本,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大腦神經更容易啟用,產生類似激動和愉快的情緒,不僅有利於孩子大腦的成長髮育,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因此,父母們不妨學習這種“邊玩邊學”的教育理念,讓孩子通過玩樂獲得知識。
比如孩子喜歡釣魚,家長就可以讓孩子了解魚的多樣性,認識到不同的魚生活在不同的環境裡,有些魚比如海豚是人類的朋友,而有些魚比如鯊魚則會對人造成傷害等。
其實,會玩的人才會生活,更有創造力,也更容易獲得成功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會玩絕不是一個貶義詞,反而是一個人充滿魅力的表現。只有會玩的人,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活得有滋有味,自由快樂。
然而,一項來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國調查卻發現,跟國外的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普遍不會玩的現象。由於家長的不支援,他們沒有一起玩耍的夥伴,沒有時間玩,也不知道去哪玩。
但事實上,玩耍的時候,孩子的想象力和專注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哪怕只是門前的一個小土堆,孩子都能通過想象玩出幾十種新花樣。
而這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會慢慢突顯出來。同樣一件事情,會玩的孩子肯定比不會玩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當然,給孩子玩的自由,但也不要過度沉迷,而是要有時有度地玩喜歡玩樂,固然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創造力,但如果過度沉迷於遊戲的樂趣,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為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明確邊界意識,知道萬事萬物都是有規矩的,自己不能想玩就玩,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從而影響學習和正常生活。
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和孩子研究出一個時間表,規定什麼時間可以玩,什麼時間是不能玩的,這才是玩樂的意義所在。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玩耍,這是人的天性也是創造力的來源。作為家長,尤其不能剝奪孩子玩樂的自由,阻礙孩子的成長髮育。如果孩子過於貪玩,家長也不必心急,試著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寓教於樂”,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