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記得小學時,班上的一個小女生麗麗在縣城路邊一個修車攤旁低聲的啜泣。

我恰好經過,問她怎麼了。

她一面流著可憐的淚水一邊說:“我的單車胎沒氣了。”

我問:“旁邊就有充氣筒為什麼不用充氣筒充充氣呢?”

她可憐兮兮的回答:“我不會。”

麗麗是爸媽上了年紀生的老生女,一直疼愛有加。

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開始上晚自習,每天放學要經過一個相傳有鬼的河溝,同學們都害怕。

麗麗的爸爸來接她,我們一班小孩子,像一群小雞似的擠成一團,跟在麗麗爸爸的後面。而麗麗則幸福地被爸爸背在背上。

曾看過一句話:被溺愛過度的孩子,容易懦弱膽怯,不能真正面對風暴。這句話很好的解釋了麗麗的膽小。

孩子的膽小懦弱源於父母過度的代勞,總認為孩子還小,這不會做,那不會做。

孩子躍躍欲試的時候被拒絕“你還小,還不會。”,久而久之孩子就在心裡種下了我不會的種子。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1.孩子自信,從家長放手開始

武漢的張姐養了一枚小暖男,晚上下班回家的張姐能吃到10歲兒子準備的豐盛晚餐,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讓張姐省不少心。

問及怎麼培養出這麼有才藝的暖男。

張姐說,因為自己的一次臥病在床。當時張姐不能下床,丈夫工作忙,兩個孩子的飯成了問題。

讓張姐出乎意料的是,兒子孫博涵偷偷下廚為媽媽和妹妹炒了一道菜。這讓張姐看在眼裡暖在心裡。

後來張姐刻意培養兒子學做飯,因此孫博涵跟媽媽學會了不少菜式。

哥哥的廚藝首先得到妹妹的肯定:“哥哥做的菜比媽媽做的還好吃。”這句誇讚,讓哥哥喜上眉梢。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父母不敢放手,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棒。適當的放手不但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還可以讓孩子有獨立的性格和應變的才能。

讓孩子做事請記住這個坑:要用具體的步驟描述,而不是一個籠統的命令:你去幹什麼。

孩子沒有經驗,把一件件事情拆開,一步步講給孩子聽,孩子才能明白該怎麼做。有時候我們讓孩子做一件事情,孩子不理會,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孩子不知道從何下手。

盧梭說:培養身心兩健的人,必須在體力勞動中完成。

家長肯放手,孩子才有證明自己的機會,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動手做事情,讓孩子用實力證明:我可以,我很棒!

2、讓孩子照顧弱小

著名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創辦兒童之家,接受的是貧困區的孩子們,一開始總有一些孩子常常做出許多出格的行為。

為了培養孩子們安靜,她採用一種特殊的教育‘自然教育’。

所謂的自然教育就是讓孩子們自己種植一些植物,飼養一些動物。

她會讓孩子們自己澆水,自己施肥,自己餵養動物,甚至自己給動物們清理糞便。

在這期間孩子會非常小心的照顧他們自己種植的植物就像保護自己的寶貝,愛護自己飼養的動物好像愛護自己的孩子。

吃到自己種的菜,和自己飼養的雞下的蛋使他們既自豪又激動。

一次孩子們飼養的鴿子孵出小鴿子孩子們認為自己是鴿子的父母激動地又蹦又跳,那一天‘兒童之家’像過節一樣熱鬧。

蒙臺梭利總結:自然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對生物的關愛之心,還培養孩子的耐心和信心。

‘弱小’,可以是動物植物也可以是自己的弟弟妹妹,照顧弱小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同時也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3、父母示弱

強勢是大多父母的通病,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什麼事都要替孩子做主。

殊不知父母‘示弱’,孩子才能更強。

讀過一篇文章,爸爸作者講述自己的女兒既是自信的小公主又是暖心的小棉襖。談及方法他講了自己和女兒的一件趣事。

爸爸和女兒走在外面,前面有架橋,爸爸裝出很害怕的表情說:“前面有橋,我好害怕。”

女兒勇敢地說:“不要怕爸爸,我來保護你。”接著女兒拉著爸爸的手很有氣勢的走過了橋。

又走了一段路,爸爸又裝出迷路的樣子說:“我好像不知道走哪條路回家了。”

女兒又一次自告奮勇:“不用怕爸爸,我記得路,我帶你回家。”

果然,女兒輕輕鬆鬆地找到回家的路,並把順利爸爸帶回了家。

回到家,女兒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第一件事是向媽媽報告自己做的‘大事‘——“今天我帶爸爸過橋,又帶爸爸找到回家的路。”言辭間是滿滿的自信。

我們的示弱可以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相信會示弱的父母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被孩子像寶貝一樣捧在手裡會是怎麼樣的一種幸福?父母體驗了才知道。

孩子的自信在父母‘示弱’的脾氣裡。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日本: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