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90%的老師是不敢打學生的,稍有差池,家長就會找到學校、教育局,老師輕則顏面無存,重則丟掉飯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和家長的關係變得如此如履薄冰。
然而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初衷都是為了孩子,這兩者不是棋逢對手,而是孩子的成長的路上相互配合的朋友。
父母想要和老師相互支援,下面的幾種行為,一定要注意避開。
1
推卸責任,事事依靠老師
在有些家長眼裡,從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教育孩子就變成了老師和學校的事情。
我認識的一位初中老師曾對我說,每學期開學,總會有幾個家長說:“老師,把孩子交給你,我就放心了,您放手管,打他罵他都沒事!”
這句話看似客套,但是其實也有推卸責任的意思,類似的還有:
“老師,我孩子太皮了,您可要幫我好好管!”
“老師,您一句話頂我們十句,一定要說說他!”
“我特別忙,我哪有時間管他啊!”
其實,老師就是再負責任、再懂教育,有些事老師也無能為力。
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修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幸福感和安全感、愛與被愛的能力.....這些都是學校教育給不了的。
如果非要比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過老師、學校、社會。
影響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
不分黑白,盲目指責老師的不是
比起教學問題,現在很多老師更加擔心是家長問題。
有些父母,最見不得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很容易衝動憤怒,不管三七二十一,去學校指責老師的不是。
有位家長曾經責怪老師不餵飯給孩子,跑到學校質問老師:“你連飯都不會喂,做什麼幼師?”
這位老師很委屈:班裡孩子那麼多,老師怎麼可能喂得過來,那麼多的孩子為啥就他不會吃,真的是我的問題嗎?
父母緊張孩子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往往忽視了說話的方式方法。
孩子出現問題了,立刻把責任推到教師身上,不分清事情原由,也不反思自己做的怎麼樣。
這對老師不公平,對孩子也不負責。
一個班上幾十個孩子,老師細心地照顧到每一個人,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父母真的要儘量表現出理解和寬容。
3
缺少積極性,不願配合老師
生活中,有的家長十分緊張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但也有的父母,完全撒手不管。
他們不會主動找老師溝通、又以工作忙缺席家長會,甚至特別反感老師把自己請到學校,認為老師在小題大做。
我們班上有個孩子,成績完全可以提上去,只要平時少玩點手機。
我不止一次跟家長聯絡,在家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夫妻倆總是嘴上說好,但是因為忙,在家還是隨著孩子。
這學期末,孩子考試交了白卷,我感到特別的失望和無奈。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沒有家庭配合,老師努力幾乎是在做無用功。
家長自己都不上心,老師單方面努力又有什麼用呢?
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
家長不配合學校的教育,吃虧的總是孩子。
不可否認,現實中會存在一些素質不高、缺乏職業道德的教師。
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是愛學生的,是真心希望孩子們都能學有所成。
只要家長試著多給老師一些信任、理解和配合,老師一定會加倍珍惜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