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幼升小申請公立學位提交資料的時候到了,家長群裡除了交流如何申請公立學位外,更多的時候交流要不要上幼小幼小銜接班?去哪裡上?如果不上到時候會不會跟不上?尤其是看到班上有不少孩子拼音已經學過一輪,100以內的加減法沒有任何問題,英語可以無障礙對話時,媽媽們心裡開始莫名的焦慮:自己家的孩子1、2、3寫得歪歪扭扭,英語26個字母都還認不全。
小學對於幼兒園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生活、學習模式。在在幼兒園的三年時間裡,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以老師帶領為主,而到了小學之後,則開始進入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生涯。
要不要給孩子提前上幼小銜接班?
幼小銜接班指的就是在幼升小學期間提前給孩子進行的文化學習輔導,簡單地說就是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內容,按培訓機構的話來說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上幼小銜接班?不同的家長持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則認為一定要讓孩子上幼小銜接班,上小學後一下子學這麼多孩子會接受不了,為了母慈子孝歲月靜好,必須讓孩子比別人先起跑。等到上小學的時候再複習一遍就簡單多了,而且每次考試分數也會比別人更高,那樣他學起來也就會更有自信心。
有的家長覺得完全沒有必要上幼小銜接班,原因很簡單,自己的孩子智力很正常,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不比別人差,如果提前學了的話,那等他再次聽老師講的時候,他就覺得老師講的我都已經會了,不用聽講我也能考得很好,這就會養成在課堂上不聽老師講課的習慣,一旦養成上課不聽講的壞習慣後,等到二年級三年級老師開始講新的內容的時候,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那麼養成不聽課習慣的孩子就沒那麼容易接受新知識,考試起來也就不再有之前的優越感了。
上課是否認真聽老師講課可以說是孩子學習過程最關鍵的核心步驟,而不聽講則是拉開學習成績致命的壞習慣。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的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跑得早未必能夠跑到最後,有好的耐力和體力才是到達終點的保障。很多培訓機構會給家長販賣焦慮,雞血滿滿地告訴家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千萬不要給某些培訓機構洗腦,認為孩子上學就是站在起跑線上,提前學習就是跑贏了其他孩子。孩子的好習慣和父母的能力、態度、三觀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幼升小應該給孩子做好哪方面的準備?
是不是不上幼小銜接班和學前班,小學前家長就真的什麼都不做靜待花開?答案是否定的,畢竟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模式跟幼兒園還有是太多的不同。
復旦大學博士,知名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在《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中說:“零起點”教學,不等於“零準備”入學,家長在孩子入學前,需要適當給孩子做些學習準備,所以,家長不應該只關注該不該學,而是在怎麼學這個更關鍵的問題上。
一、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幼兒園到小學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時間觀念的改變。從前上幼兒園晚個10分鐘8分鐘沒有多大影響,幼兒園還是以寓教於樂為主,但是上小學後,只要上課鈴一響,晚一分鐘進教室就叫做遲到,這就要求孩子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呢?這就需要家長透過孩子感興趣的互動讓孩子參與進來。
1、讓孩子“看”時間
孩子在六歲前對時間是沒有具體概念的,對於五分鐘、十分鐘到底有多久是無法感知的。所謂的“看”時間,就是讓孩子透過眼睛的“看”其他媒介物來知道時間的長短,沙漏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我家兒子是個做事特別容易分心的孩子,看到什麼感興趣就會放下手中的事去做另一件事,任你在別上火燒眉毛的催。尤其是早上起刷牙洗臉的時候,不是玩水就是拿牙膏東塗西塗,後來我就給他買了一個沙漏擺在衛生間,讓他透過看沙子的多少來感知時間的長短,通過幾次訓練兒子基本上就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洗漱任務。
2、“說”時間
“說”時間就是透過家長時不時的提示孩子還有多少分鐘就要走了或到幾點了。在還沒有正式進入小學之前,我們就應該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感知時間的長度。比如說5分鐘是多久,10分鐘是多久?還有多久就會遲到,刷牙需要花費多少時間,都需要在平時日常的生活中讓孩子去感知時間的長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時不時的提醒孩子還有五分鐘就要到七點半了,還有十分鐘的時間給你把東西吃完之類的。反覆訓練,讓孩子去感知這個時間的長度。
二、培養孩子獨立學習和探索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比讓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拼音之類更有深遠的意義。
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送到早教班去,跟著老師去學習某樣事物的結果,而不是從小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具備強勁探索和學習的潛力。
俞敏洪認為:讓孩子保持對所有東西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永遠比讓孩子考班裡第一名更重要。
我家小寶是個早產啊,從小平衡感和觸覺跟比足月健康的孩子差些,所以在他4歲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接觸平衡車,在我們小區裡很3、4歲孩子早已送到專業的培訓班去學習平衡車技能,而我只是陪著他在花園裡一遍遍的練習和看別的小朋友怎麼騎,也許比起專業的去學習過的孩子來說,他沒有那麼標準的動作,學起來也沒有那麼快上手,但是他能透過自己的摸索找到了那個平衡的點,一旦找到那個點之後,他就很有成就感,並且在他以後學輪滑以及兩輪腳踏車的就信手拈來。
在上小學之前,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讓孩子去探索一些技能性的東西,這個年齡段往往學習能力比學習結果更重要,給他們摸索和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專注力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昇華。
三、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
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照顧自己、安排自己生活和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早上按時起床、穿衣服,平時收拾自己的書本、玩具,打掃自己的房間,現在的家庭孩子少,孩子不是由老人照顧就是由媽媽或保姆照顧,動手機會很少,自理能力也相對比較差。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大多學習上都沒有什麼頭緒,他不知道自己先該幹什麼後幹什麼,所以學習起來也會沒有方法學習,效率不高。
我記得我們家大寶上一年級的時候,因為自理能力差,在小學三年級之前丟了6個水壺,4件校服,無數的鉛筆和橡皮,而且在一次家長會中,我發現這個情況不是特例,而是很多的孩子都存在這種現象,據老師反應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成績都是中等偏下。
古人曾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雖然現在大多數孩子沒有機會掃天下,但是還是能夠透過收拾自己的房間和物件學到很多將來書本上要學的東西,如我們在一年級數學要學到的分類,按顏色分、按種類分,按大小分,這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透過收拾自己玩具學會。
付小平,復旦大學博士,知名親子教育專家,兒童成長力培訓專家,著有暢銷精品《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
漫漫人生路,最關鍵的就那麼幾步。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每個孩子人生路上的又一個關鍵期,也是很多年輕父母無法輕易把握的養育糾結期。面對“幼小銜接”,家長朋友將何去何從?爸爸付小平分享了自己陪伴女兒一起成長的點滴感人故事,將“幼小銜接”這件家事娓娓道來、和盤托出。他又結合自身十多年教育工作的真實體悟,將“幼小銜接”這個社會難題抽絲剝繭、逐一求解。孩子的幼小銜接關鍵期,每個家長都不應旁觀。請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