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才兒童”等等這些跟孩子成才有關的詞語近年來越來越普及,連小學生都知道“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家長相互攀比的“門面工程”。加上現代教育理念和對下一代的愛護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發揮的淋漓盡致,一邊學習著各種各樣的育兒經驗,一邊捧著孩子怕摔倒,一邊倡導著給孩子自由,一邊把孩子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把孩子培養成了只會為了成才的“木偶人”。
2歲開始,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可以憑藉自己的本能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
3歲開始,孩子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想法,並與大人交流,對於喜歡的東西志在必得,即使已經有了相同的玩具,即使玩具買回來很久不玩。
根據一項權威家庭教育的報告資料:隨機抽選100個父母為85後年齡在6歲以內孩子,每個孩子面前放5個玩具,讓所有的孩子只能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結果有81個孩子不顧勸說拿走了兩個以上的玩具;隨後父母拿出兩件新衣服問自己的孩子最喜歡哪件,有75個孩子無從選擇。
我的親妹妹今年讀初中,在她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媽帶她去買衣服,問她喜歡哪件,她總是回答“都可以”或者“都喜歡”,從來不會說最喜歡哪件,也從來不會拒絕老媽給買的東西,不論是衣服還是零食或者學習用品。
孩子缺乏主見的原因1.“包辦式”家長
記得我上幼兒園到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之後要自己走十幾二十分鐘自己回家,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發現身邊的小孩自己上學的越來越少了。現在自己也有了孩子,再看每天幼兒園和小學門口每逢放學的時候就擠滿了接孩子的人群。即使孩子都認識回家的路,即使是白天,家長總會覺得應該保護好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很多的獨生子女家庭出現,獨生子女的下一代又承載了上一輩的各種寄託,因此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每一天幾乎都是再家長的精心呵護下成長。
嬰兒時:給寶寶規定各種時間該吃什麼該做什麼,為了寶寶的健康;
幼兒時:為了孩子以後上學不輸給其他孩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學前教育課程,甚至只要看到有育兒類的經驗就會在自己孩子身上實踐;
少年時:每天繁重的課業之外還有上不完的興趣班,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全面發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青年時:為了孩子能讀個好學校,每天“不辭勞苦”的趕著孩子往前衝。
這一切看似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捫心自問,難道不是按照自己心中的完美孩子的形象再塑造孩子嗎?生怕孩子的錯誤決定影響孩子目前的狀態,於是乎從生活起居到教育學習幾乎大包大攬,還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為你好”。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顯示父母包辦式教育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孩子缺乏主見(58.9%),孩子為人處事優柔寡斷(55.5%),滋長孩子的懶惰和依賴性(51.0%)。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思維模式已經完全被家長所代替,剩下的只是機械的完成家長給出的那一條條路,即使有反駁也會被家長以“為你好”的名義強制打壓下去,久而久之,沒有主見,遇到選擇時第一時間就是看向家長,等待家長替自己做決定。
2.“對比式”教育
自從懷孕到生小孩,不知不覺只要看到別人的孩子就忍不住多看幾眼,特別關注別人的孩子是怎樣的,別人的父母是怎麼對待孩子的,從而學著自己做一個合格的媽媽。但是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事情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
一天帶著大女兒去附近的廣場去玩,那裡每天會聚集很多的小朋友和家長,小廣場已經成了孩子和家長交流的場所。女兒和另外一個女孩在一起玩,這時候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個閃著七彩光的玩具在旁邊玩,他媽兩個就湊在一起跟小男孩玩,沒過多久小男孩拿著玩具走了。女兒就跟著小男孩走,非要玩那個玩具,另一個小女孩則是很乖巧的回到家長身邊。不知道為什麼當時一下子就很生氣,指著女兒說:"你怎麼什麼都想要,你看看別人小朋友,那麼乖,那麼聽話,你怎麼就那麼不懂事”。其實當時說完就後悔了,女兒的表情充滿了委屈。
“對比”好像已經成了激勵孩子和鞭策孩子的一種最常見的方法,哪怕是新手家長也會“無師自通”。從孩子的性格喜好到學習成績甚至吃的玩的用的,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拿周圍聽話的孩子做對比。殊不知,這種連我們自己都討厭的方式我們竟然用在了孩子身上,還樂此不疲。
對比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對自己的決定和選擇不自信,甚至出現恐懼選擇,因為孩子害怕自己做出的決定會招來父母無情的指責和對自己的否定。以至於養成遇事就不知所措,生怕自己哪裡不如別人,不敢有自己的主觀意識等等。
缺乏主見的對孩子的危害1.選擇困難
缺乏主見的孩子常常把選擇權都交給家長代替自己執行,形成過度依賴,選擇的本能退化,固有的思維模式中逐漸失去自己可以給自己做主的意識。面對需要自己做選擇,而身邊又沒有可以替代自己做選擇人時,就會惶恐不安,思前想後,生怕自己的決定是錯誤,會讓家長不高興的心理。
我的妹妹就是樣的真實案例,帶去買衣服從來沒有自己的主見,不知道自己應該喜歡什麼。如果非逼著她自己選擇一件衣服時,也會說“媽媽你得好就好”,每次看的我氣不打一處來。
2.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容易人云亦云
孩子在自己的很多想法被否定之後形成的主觀意識缺乏會讓孩子失去主動思考的能力,淡化思考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缺乏主見會讓孩子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裡成為一個迷茫的人,常常被周圍的人的思想觀念所影響,不會主動思考辨別來自周圍的思想是否符合自身,導致孩子在社交過程中的的認同感降低。這就是所謂的“人云亦云”。
善用列舉法1.“列舉法”
列舉法常常用在文化課中,比如最常用的數學中的列舉法。
列舉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的條件、因素或者結果逐條羅列出來,尋找出最正確的答案或者從中得出最佳的結果。
在孩子的教育中,列舉法是指在孩子面臨新的事物不之所錯時,協助孩子把事物的利弊用文字的形式逐條記錄下來,讓孩子自己說出對於這件事物的看法和父母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在羅列出全部的利弊後,只要利大於弊就滿足孩子的要求。
舉例說明:
女兒有了很多玩具,在逛超市的時候看上一個跟她已經有的玩具類似的玩具,但是她又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要的時候,就需要父母及時用“列舉法”幫助孩子做出選擇。首先跟孩子溝通想要這件玩具的好處是什麼,我不想給她買的原因是什麼,只要她說的好處比我說的原因多,就給她買。
2.如何運用“列舉法”引導孩子樹立主見
列舉法的應用可以多元化,應用在各種不同的場景和不同事件上面。從生活習慣到飲食起居,從娛樂玩具到學習教育,都可以進行廣泛的應用。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在陪孩子玩耍、學習的時候適時用當前發生的事情用列舉法解決事情。
學習一天的孩子放學回來,還沒有寫作業就想看電視,媽媽就問他那你說說為什麼要現在看電視的理由,只要能反駁到我就讓你看。孩子認真的對媽媽說“今天晚上有動畫片,如果不看就沒有了,別的小朋友都看了,明天上學他們都在說而我不知道,就沒人跟我說話”“我心裡一直想著動畫片,寫作業也不能全神貫注,容易走神出錯”“動畫片也就15分鐘,耽誤不了寫作業的時間”。
其實在孩子說出來這些理由以後,孩子的媽媽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反駁孩子,因為媽媽反對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擔心孩子寫不完作業。
列舉法其實就是一場辯論賽,讓孩子在跟你辯論中更加清晰的對事情進行判斷,針對反對意見不斷的進行思考,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列舉法對孩子的好處1.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善於思考的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列舉法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工具,在孩子列舉事件的利弊時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加上還要不斷應對家長提出來的反對意見,更加激起孩子的思考潛能。這種頭腦風暴出來的結果比單純的一味拒絕或者接受更讓孩子明白做一件事情對自己的好處是什麼。
2.培養孩子“趨利避害”擇優選擇能力
有主見,面對選擇和困難有自己獨立見解的孩子在選擇面前能很快的羅列出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好處是什麼,對自己的弊端是什麼,從而做出對自己相對有利的決定。這種擇優選擇的能力需要在孩子幼兒時期就要堅持不斷的進行引導培養。
人的一生要面臨無數的選擇和機會,但是機會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誰每天都有機會在在等著,更不會隨著人的意志說來就來,因此這種培養孩子的主見能力,能在孩子遇到機會時能清晰的辨別機會。“列舉法”可以讓孩子擁有擇優選擇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抓住利用出現在眼前的機會。對比主觀意識差的孩子,他們面對機會時猶猶豫豫,前怕狼後怕虎或者根本無從選擇的時候,只會讓機會稍縱即逝。
3.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親子感情
培養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與孩子相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溝通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列舉法”就是利用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候運用羅列的方式進行的一場辯論,能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思想活動。
有時候我們家庭中教育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和五花八門的育兒經學來的經驗培養孩子,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是有自己思維意識的人,強加的思想只會讓孩子與父母走的越來越遠。遇到事情與孩子列舉事件的利弊的過程就是了解孩子和讓孩子了解自己真實想法和感受的過程。
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更體諒父母的不易,也能讓父母體會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久而久之,孩子會更願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狀態和心裡活動,親子感情也就更加牢固。
結尾故事:父子與驢上小學的時候課文中有一篇故事:
有父子倆要去很遠的地方探親,家裡有隻驢子,父子倆都外出,就沒有人來照顧驢子了,於是,父子倆決定牽著驢子一同前往。 在半路上,有人就笑話他們:“真笨,有驢子不騎,偏要走路!”於是,父親便叫兒子騎在驢背上,走了一會兒,又聽到有人說:“這兒子真不孝,竟然讓父親走路,而自己騎在驢子上!”於是,父親趕快叫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過了一會兒又有人說:“真是狠心的父親,不怕把孩子累死嗎?”
於是,父親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誰知走了一會兒又有人說:“這驢子真可憐,兩個人騎在驢背上,不怕把那瘦驢壓死?”於是,父子倆趕快溜下驢背,把驢子四隻腳綁起來,用棍子扛著走。這時又有人說了:“這父子倆是不是有病,不累嗎?”最後,兒子建議,把驢子賣了,父親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到集市把驢子賣了。這之後再沒有人笑話他們。
一個人的主見意識影響著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就是面對無數選擇之後的結果銜接起來的故事。從小培養孩子的主觀意識,培養孩子的主見能力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