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說了很多年,在校教育的興起,給很多人帶來的希望,就像廣告裡說的,在家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名師資源,甚至是跨國跨洋名師,加上各類的教育焦慮的販賣和渲染,讓很多人分不清現狀。
對於線上教育而言,好的品牌效應和固定的流量池就是成功的一半,只要能在投資人那裡把餅畫圓,那麼就能獲得融資,而每次融資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且以美元為單位,這樣龐大的融資量,給在校教育的快速發展帶去了擴張的資本,經過幾年的廝殺,拿到融資的頭部企業,成了資本的寵兒,有錢就可以鋪天蓋地的廣告和代言,無論是地鐵還是公交站牌,甚至電梯裡,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在校教育廣告。
轟轟烈烈的廣告,和對外宣稱的營業額,開學季動輒百億的營銷業績,確實叫投資人看到了賺錢的希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曾經深耕線上教育的高管在採訪中迴應道,線上教育就是典型的規模不經濟,人們只看到了他的轟轟烈烈,幾十上百萬的付費學員,幾千萬的使用者和活躍度,但是沒有人公佈過,或者也不敢公佈實際的營業額和利潤收入。我們都知道線上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伺服器,伺服器的好壞,關乎每節課的質量和最直接的客戶體驗,但是現階段實現跨洋網路並非易事,尤其是在同時段負擔上萬節課程,所以對於伺服器有著極高的要求。現階段還沒有哪一家線上教育公司能掌握完美的跨洋網路伺服器,基本都是需要第三方的伺服器。所以每節課的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去伺服器,還有大量的廣告和贊助,這些都是不菲的支出,據傳當年vipkid聘請的劉濤代言,代言費高達幾千萬。而且隨處可見的地鐵廣告位,公交宣傳,還有站牌宣傳以及電梯廣告,各大搜索平臺的熱搜和排位,都是支出。除去這些宣傳費用,可以算作客單價之中,還有付給外教的薪酬。尤其是主打的外教資源和品牌,據相關統計,每節課的收入將近70%都支付給了外教作為薪資。而且公司的運轉也需要人員的支撐,員工的薪酬也是一大筆的支出。
所以細細算下來,雖然每年的業績能有幾十上百億的營收,但實際上攤子越大虧損也越多,甚至每年的淨虧損都能在幾十個億。
2020年的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受損,資本市場遇冷,投資人的錢袋子一再收緊,他們不再熱衷於投資,而是更多的看回報和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這也讓一些靠融資為生的企業難以維持下去。今年傳出訊息,vipkid旗下全資子公司大米網校業務線被收緊,相關負責人也已經轉回到總部。跟誰學遭到連續15次做空,最終股市縮水近兩千億。
隨著監管的力度加大,各部門對於線上教育的管控也在逐步加強,這無疑為規範線上教育的市場提供了一個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但是也給線上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限制,他們必須在規章制度下生存發展。
線上教育的初衷是好的,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來推動教育資源的公平,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卻逐步淪為了資本的工具,同時也成為了富人的遊戲,想要好的資源,就需要拿出高的價格,每年幾萬元的興趣課顯然對於很多家庭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願隨著相關制度的完善,線上教育能有個健康的發展,而不是一起又一起的圈錢跑路宣佈倒閉的鬧劇,最後落得一地雞毛,卻要大眾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