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國際化大都市裡,教育資源相對集中。許多有孩父母們絞盡腦汁為孩子們爭取那高起跑線的位置,報興趣班,輔導家庭作業,安排親子活動,和孩子一起閱讀……,孩子,變得越來越“昂貴”。而這些行為我們給它叫做 “推娃”。

在最近,北京的一所學校的家長群裡發了一張據稱在朋友圈流傳甚廣的圖。問:4歲孩子英語單詞量1500個夠不夠?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北京)海淀肯定是不夠。

這一誇張現實被網友稱為“推娃”的2.0升級版,嬉稱為“雞娃”。

雞娃,網路名詞,說的是家長給孩子打雞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有的中國父母會想如過將孩子送到國外唸書,孩子的壓力會不會就小一些呢?回國後還有留洋經歷,這樣一舉兩得!但事實並非如此,前段時間火遍全網的一篇《目睹了美國家長“推娃”的盛況後,我內心現在慌得一批》文章,殘酷地揭示了國外的“雞娃”行為並不亞於中國。

文章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1、學區房 – 好不容易到手的學區房,卻因競爭者加價5萬刀“涼涼”了 2、數學 – 娃考了70%,跑贏了全美70%的學生,卻被老師“婉批”了 3、天才班 – 所有的孩子都想擠進去,競爭激烈 4、地牢 – 意識到形勢不妙,博士爸媽聯手推娃,輔導作業的地下室被娃稱為“地牢”… 5、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娃成績一飛沖天,不過從此也一絲不敢懈怠…

其實國外的“雞娃”現象不比國內好些,在美國也要搶學區房。美國公立學校也是劃片分配的。一個地址對應著一所可以就讀的小學、初中和高中。那麼,學區好的地方房價高是很自然的事,而且,當求大於供的時候要“搶”也不足為奇。

美國父母都想讓孩子進天才班,一旦考進去,孩子就可以一直頂著“天才”這個光環。天才班的選拔都不是按分數線來的。考進天才班需要額外的預算花費,名額是固定有限的,所以孩子之間是“你上我下”的爭奪,不是要考得好,而是要考得比別人好,才有戲。在好學區裡,本來生源就好,水漲船高,自然難度也更大了。

此外,美國每學年的考試成績單都是全美/全州進行排名,但是由於近些年國外孩子的數學等理工科較弱,孩子的爸爸媽媽們也會給孩子報很多相應的補習班,因為他們的基礎計算能力實在是太差了!

不僅是學習上,美國家長普遍認為孩子的身體協調性、身體素質和體育精神非常重要,甚至比識字和會數數還要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給孩子報很多的體育運動專案,例如足球、橄欖球等等。在美國4歲後的幼兒就會報游泳班,家長們都認為游泳是必備的求生技能,是一定要掌握的。

此外,音樂素養也不能落下。美國家庭基本上都會讓小孩學習鋼琴或者小提琴,等孩子大了,再去給他們報吉他和架子鼓等樂器,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法去組建樂隊等等。這些雖然倡導了自由、獨立、社交等能力,但無疑對小孩也不是省力的事情。

在東海岸新英格蘭地區和西海岸加州的孩子們,由於這個地方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父母也都是學霸,推娃的程度也相當嚴重。一般來說,在一個街道里,就有4個補習班。

“雞娃”行為,其實大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的焦慮和盲目跟隨。別人家的孩子3歲就會背古詩三字經了,我的小孩不會背怎麼辦?別人家的孩子上興趣班,特長班,我們家孩子啥特長也沒有怎麼辦?

當我們沒有孩子的時候,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那些課外班,我們咬牙切齒說,等我有了孩子,我絕不讓孩子走我們的老路;當我們做了父母的時候,我們關注了無數育兒專家和文章,讓我們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淡定?不存在的。

學區房、英語、奧數、網球、圍棋……這些才是硬道理!而這些都在往“雞娃”、“推娃”方向前進的家長來說,他們的內心都被同一種揮之不去的狀態佔據著:育兒焦慮。

焦慮,從心理學上講是:人在面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的危險、不確定性或威脅時,人們會產生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複雜情緒。

過度的焦慮,其實就是無限放大潛在的可能威脅、不確定性和危險,並陷入其中無法自拔。一點點暫時性的小受損,就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想象,感到恐懼、不安,甚至絕望。育兒焦慮,就是一種發生在特定領域內的焦慮狀態。

比如,孩子回家說:媽,我考了97分。母親第一時間腦子裡不是誇獎,而是問:“那三分去哪兒了?怎麼比上次考得低了?成績下降了就考不上重點中學了……”,因為這一點點暫時性的小受損”自動了觸發了家長們心理上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而這件事的起點只是,這一次考試,97分。

但是,家長們產生這些恐懼、不安和受損心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1、因為攀比,所以焦慮

從嬰兒時期什麼時候開口說話會走路,到幼兒時的什麼時候能數到100,小學時期九九乘法表會背了嗎,孩子上的是公立、私立還是國際學校,再到假期報了幾個夏令營,幾個遊學……攀比,從孩子的出生就開始了。

家長們的口號是,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絕不能讓孩子在中途被落下!不是終點線的勝利不是最後的勝利!

多家長,尊崇“木板”原理進行教育,一發現小孩存在什麼短板,立馬將其補齊。做得不如別人好時。他們就會耳提面命地說:“你看那個誰誰誰,你再看看你……”。

在家長眼裡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哪一方面不如別人。於是,很多孩子的童年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很好,自己很糟糕的感覺,而這些孩子的父母也因為攀比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2、因為追求完美,所以焦慮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說,育兒焦慮的高發群體存在於只有一個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

由於第一次做父母,於是產生了我一定要給孩子上最好條件的學校,我要給孩子上雙語學校,是外國人親授的那種,要給孩子上好的學區的好小學、好的中學才能上最好的大學。

這些產生的原因其實就是——補償心態。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外語一直不過關而錯過了很多升學和升職的機會,於是,他發下巨集願:決不能讓孩子在同一個坑裡摔跟頭!我還在北京臺看過這樣一期節目,媽媽一定要讓孩子學舞蹈,而且以後必須考北京舞蹈學院,理由是,媽媽自己太喜歡舞蹈了。

3、因為不了解,所以焦慮

很多家長遇到孩子哭的時候,很少去安撫,不是吼其讓其不哭,不然就是打,尤其是對男孩子。問其為何做的原因,他們會說我要培養孩子堅毅的性格。

或者是小孩子喜歡多動,經常在課堂上不好好上課。家長們沒有經過專業醫療的診斷,可能就斷言他有多動症,害怕得自己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孩子在一歲以內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大概率下會毀掉孩子的安全感。至於多動是因為兩歲孩子注意力集中平均時間大概7分鐘左右,期待孩子45分鐘正襟危坐,這可是讓人哭笑不得。

家長們想要消除對孩子的焦慮,必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規律。很多家長自己給孩子“診斷”出的問題,在專業人員的眼裡並不是問題。

在這裡,提供幾個對抗焦慮的小tips給各位家長

1、知識是對抗焦慮的力量

“恐懼,源於無知。”人們對於陌生、不確定的事物總是心懷恐懼,隨著恐懼而來還有焦慮。很多家長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於是家長們在撫養和教育上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步走錯,留下遺憾。

而對待這種問題最好的辦法:知識就是力量!比如,孩子的分離焦慮、吃手、不願分享等,這些都是在特定的年齡段出現的心理或行為的特徵,很多時候,家長什麼都不用做,這些所謂的“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科學的育兒知識能夠能幫助我們提高辨別力,懂得取捨,知道哪些方法適合自家孩子,哪些理念不適合自家孩子。

2、把孩子當作“異己”

異己,就是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認可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自己的願望。承認他們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附屬品,也不是我們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允許他們走一些彎路,因為這是他們必經的成長路徑。

然而,每當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家長當場反駁我,就是因為我們走過彎路,才更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熱衷於為孩子設計一條精美成長路線的家長,多數會失望。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幫助孩子認清自己,找到自己,喜歡自己,這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正經事兒。希望大家都能享有這份淡定從容的力量,幫助我們在育兒的路上與焦慮共存。

最新評論
  • 1 #

    我們這裡幼兒園補一年級知識,一年級補二年級知識。我孩子今年一年級。進的重點小學。我一直堅持完快樂教育。但是受到其他家長的影響。我開始特別焦慮。然後把這份焦慮轉移到給孩子施壓上。突然那天孩子坐著不動。不管我怎麼催怎麼說她都不再做作業。最後她說她要瘋了。她已經兩個月沒下樓玩過了。我才一下子意識到或許做錯了

  • 2 #

    在中國快樂教育最後的結果往往都很悲劇,尤其在我們這些一線城市,公立開心的過三年,然後一年級老師告訴你全班大多都會英語片語,而你家孩子26個字母都不會的時候你就快樂不起來了……教育還是因人而異隨環境而變,適當就好不可完全不學,也不能逼得太緊,找到學習方式和養成學習習慣最重要

  • 3 #

    能夠不讓家長焦慮的絕不是什麼心靈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就業需求,不是人人都擠破頭的考大學,不是上了大學才有工作,當社會招工是按照崗位真正需求,而 不是招個體力工作還要求本科學歷的時候,我想我就沒有這麼焦慮了。

  • 4 #

    打雞血的不是父母,而是現在的教育大環境,你不學就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就會被淘汰,父母也想孩子輕鬆些,沒辦法呀,父母其實也累,花錢不說還的花時間接送,回家還的給鞏固練習,都是淚呀

  • 5 #

    孩子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她厭學,不想上學。說我只知道作業,也不問問她是怎麼想的。

  • 6 #

    實話 真的有種焦慮 同小區孩子 人家娃22個月 我家娃21個月 他奶奶告訴我孩子會背誦整首唐詩 我家娃孩只會爸爸媽媽 和一些簡單的詞 真的比不了 我後來也想明白了 人各有命吧 愛咋咋的 我現在也控制不了娃 以後更不可能控制娃 何必焦慮

  • 7 #

    以前我覺得不要把孩子往模子裡摁,要讓孩子快樂輕鬆的學習,然而今年一上一年級我才發現完了,孩子進度拉的快她有些跟不上啊,現在中午補課一小時下午放學補課半小時(學校統一),女兒每天起床就去學校,放學回來幾乎就在做作業,吃了晚飯洗刷下就睡了根本沒時間玩,只有週末才有時間玩,就這樣學習上還是有沒接收到的知識點,上次數學測試全班13個滿分,80-90的只有兩個人,其他都是90-100分的,女兒96分差點處於中下游,這拼命的模式我看著就累,但是不敢鬆懈,怕她成長差生被排擠,這才小學一年級。。。

  • 8 #

    老公的外甥今年去了南京讀初中,聽我姑姐說每天晚上寫作業到十二點甚至一兩點,壓力特別大,這次考試還不及格。以前為了讓小孩上竹山路小學,特意買了學區房,結果成績不行又轉到鎮上,現在下定決心要上去讀書了,就是心疼孩子,太苦了。

  • 9 #

    讓我把自己孩子變成這樣和折磨沒什麼區別,難怪現在生育率低,換作是我我也不想讓孩子那麼小就沒有一個快樂童年

  • 10 #

    我們這小城市,除了期中考和期末考,還發明的月考,三年級還要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師品,作業各種背大家想去吧,以後都是傻子,

  • 11 #

    這樣是不公平的 父母不應該把自己年輕時的遺憾強加到孩子身上 學生時代本應該是人生當中最美好快樂 純真的時候 卻被父母“壓迫”著 使其現在的孩子及其反叛 極端 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 但是身心健康更是前提 希望我們的父母們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回頭看一下自己是否足夠優秀 基因是個很神奇的東西 父母也是應該思的

  • 12 #

    那我家的說,二年級以前二年級就文化課語文數學成績合格就可以了,現在又加了體育加試,跳繩必須達到多少個,結果就是孩子寫完作業後還得繼續去練習繩,本來自由活動時間也變成了任務

  • 13 #

    我們是不是唯一把教育弄成市場化的地域?

  • 14 #

    快樂教育是個坑,一個美好的童年確實珍貴,但他不屬於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社會的真相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更努力,能獲得的資源更多。你的孩子再不努力追趕,獲得成功的概率將微乎其微

  • 15 #

    我親戚的娃娃才五歲,天天各種補習班除了幼兒園時間,其它時間都在補習學習

  • 16 #

    百分之五的清北本科畢業生的娃,上了清北,一年有500左右。看起來不高,可與全國比,是全國水平比就很高了,全國只有千分之一。別忘了,還有上交,復旦,浙大,南大等等前十的大學,他們的娃佔的比例更多!剩下的985就再高一步。別笑話海淀,他們靠智商努力吃飯,他們在一步步夯實基礎!有那麼三代,就具備了極強的傳家抗打擊能力!

  • 17 #

    美國華盛頓戶口高考錄取分數線是不是有優待?

  • 18 #

    對,現在幼兒園就開始了,自己孩子做的什麼事,還要發班級群裡面,家長看見就問我們家孩子可不可以一起啊,要麼就是人家學校都不給小孩校服問題,一群家長一個比一個積極,發校服的連線,是拍自己家孩子以後沒機會穿校服麼,還有就是那件校服你家孩穿著好看,別人家孩穿著也好看麼

  • 19 #

    剛被小孩月考的成績氣暈,還二個。我快崩潰了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康奈爾筆記法|五個步驟,讓孩子學習效率提升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