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不理想,要不要補課?去哪裡補?花多少錢?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的困惑,特別是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瞭解到別人的孩子透過補課,成績突飛猛進的時候,更是心急如焚,千方百計地找門路給自己的孩子補課。可是,找公立學校的老師,不熟的一般不會幫你補;找私立學校的老師,不知道他們的教學水平怎麼樣,交了錢怕打水漂;找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價錢又貴得離譜,承受不起,更讓家長焦慮的是:自己的孩子有厭學情緒,不喜歡補課,真是愁死人了!
電視劇《小捨得》中,田雨嵐因為自己的孩子子悠成績優異,在家長群中保持著良好的優越感,沾沾自喜,有時假裝關心別人孩子的學習情況,以此來突出自己孩子的優秀。這不,田雨嵐又在同學南儷面前吹噓,子悠上學期期末拿了一個第一名,並問南儷的女兒歡歡成績怎樣。南儷無言以對,自己女兒的成績每況日下,她感到很難堪,在自己的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回家後,南儷為女兒歡歡的成績下降而著急,意識到補習的必要性,逼著歡歡去補習。
南家每次一起吃飯,必定要有一次激烈爭吵,沒法好好吃完一頓飯,大部分爭吵的原因都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觀念的分歧,引發爭論,甚至動起手來,有的人認為:教育應該因材施教,拒絕填鴨式教育,拒絕用龐大的校外教育壓榨孩子們快樂的童年;有的人滿腦子全是什麼高分啊、名校啊,出人頭地啊,從來沒有想過孩子到底能不能頂得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沒有贏家,父母的爭吵,帶給孩子的傷害是可怕和深遠的,顏子悠每當重要比賽的時候,總會心理失衡,就是母親的壓力太大造成的。
最後,《小捨得》中的家長都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的頭上,覺得,孩子只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行了,孩子快樂成長,家庭和睦融洽,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所以,不要為了攀比逼著孩子去補課,孩子成績好壞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基礎差,跟不上節奏;有的是方法不對,雖然付出了,卻收穫甚微;有的是偷懶,不想動腦、動手,不思進取。因此,作為家長,要了解孩子成績退步的原因,不是一味強調補課的事情,找出孩子成績差的原因,由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補課,他想補課才有用,他不想補課,你逼他,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現實生活中,不管你承不承認,校外補課一直都是紅紅火火的,只是從以前的地上轉到地下了,更隱秘了,也更昂貴了。前幾年的好長一段時間裡,公立、私立、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補課紅紅火火,形式五花八門,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教育主管部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重點學校的老師,在自己的家裡辦補習班,有一個教英語的高中老師,每年暑假辦兩期補習班,一期一個月,一次兩個班級,分上、下午上課,一個暑假收入好幾萬。
有需要就有市場,由於經濟效益可觀,各種校外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單幹,有的合夥辦班,有的老師掛靠培訓機構;補課費按小時計算,少的幾十,多的幾百;課上不講,補課講……這些亂象導致家校關係緊張,家長、學生苦不堪言。現在,教育主管部門嚴厲禁止老師補課,整頓校外培訓機構,表面上來看,確實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補課真的絕跡了嗎?
某個家長,孩子數學成績差,他找到孩子的數學老師,要求老師幫自己的孩子補課,並給予一定的酬勞,卻被老師拒絕了,後來,他透過其他的家長,瞭解到這個老師在幫其他的學生補數學,他就輾轉找到了門路,透過親戚的介紹,終於讓這個老師給自己的孩子補數學了,雖然付出了一點代價,但是,孩子的成績有了明顯進步,家長還是非常高興的。
有些老師,收了幾個託管的學生,私下稱之“養豬仔”: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無法兼顧孩子的學習,就把孩子託付給熟悉的老師照顧,一個月交一些生活費和輔導費,老師負責午飯、晚飯,負責輔導孩子的作業,這樣,孩子有專人輔導,家長放心,老師也增加了收入,一個月額外多收入幾千,你好我好大家好,沒有什麼後遺症。
以上兩種補課情況,很難普及,因為不熟悉的、不安全的,沒有老師會給你補課,因此,大部分的家長沒有這方面的門路,孩子成績差了只好找校外培訓機構,但是,市場經濟情況下的補課,效果可想而知了。現在,教育主管部門也加強對這些培訓機構的整頓,淘汰了大部分的培訓機構,按理來說,對家長和孩子是有利的,可是,真正需要補課的就更為難了,價格貴不說,關鍵是沒名額,讓你欲哭無淚啊。
當下,孩子要不要補課,如何給孩子補缺補漏,眾說紛紜,家長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孩子學習好不好,只能順其自然,特別是鄉鎮學校的孩子,孩子不想學習,每天抱著手機,度過無聊、枯燥的學習時間,成績一屆不如一屆,每年考上一本的學生屈指可數,能考上二本的就算是燒高香了,大部分的孩子,勉強混個大專讀讀,出來找不到工作,就去送快遞、外賣,這些孩子穿街走巷忙碌的身影,成為家長心頭永遠的痛!
《小捨得》中,南儷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孩子不是流水作業上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如何讓孩子成為健康的、有個性特徵的人,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度過學生時代,這才是每個家長要考慮的問題,而不是逼著孩子去補課,把孩子逼瘋、逼成書呆子,那樣,你得到的不是孩子美好的未來,而是生產線上的殘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