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題為“煮熟的雞蛋變成生雞蛋-孵化小雞的實驗報告”的論文引起了熱議。文章聲稱“雞蛋返生”。???
顧名思義,從熟雞蛋到生雞蛋。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甚至不可能的事情,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確實發生在鄭州春林職業培訓學校。一群經過專門訓練的學生在郭平老師的指導下,正在進行一個奇怪的實驗,就是把煮熟的雞蛋再變成生雞蛋,把返回的生雞蛋孵成雞,40多個雞蛋已經成功孵化返回。”
本人對論文進行了認真研讀,想知道到底是怎麼返生的,過程如何。誰知過程就一句話:用學生的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
4月26日,論文作者、鄭州市春林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郭平迴應澎湃新聞,相關論文果然是他寫的。但她說這是她的個人愛好。在做了相關實驗後,她將實驗報告提交給了《寫真地理》。郭說,實驗中確實出現了一種現象,但她並沒有對具體操作步驟的方法做出迴應:“我不知道原理,我只知道這種現象”。
《寫真地理》期刊迴應熟蛋返生孵雞論文:正常稽核不會透過,作者應該是用了什麼別的辦法發表的。
論文中提及的的10名學生中,有三胞胎的媽媽,有小孩的媽媽的媽媽?這是什麼操作?
前有量子波動速讀,後有雞蛋返生。 先用這些所謂論文來把聰明的家長篩選掉,再來割韭菜?這所培訓學校教育水平堪憂。
不知道這樣的學校怎敢有家長送孩子去唸書呢?也許不需要念書,直接用超心理意識就可以把書讀完了。
學術是嚴肅且正經的科學,然而市場上總充斥著各種琳琅滿目的學科,從思維到腦力開發、從動力到量子波動、從速記到速讀,不一而足。是否監管部門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提高檢查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有一部分家長本身沒有獲得很好的教育,認知水平和眼界受限,因此對看似專業的所謂“學校”、“教師”的鼓吹深信不疑,她們為了孩子可以付出心血,希望培養出知識水平更高的孩子,卻深陷迷亂的市場,霧裡看花。
我們不能要求所有家長都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辨別良莠不齊的培訓學校的能力,這本應是市場監管的職責。當遍地充斥著劣幣,是否有一天就將良幣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