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我表示不能理解其中邏輯,作者解釋為此處“文風”是指文化風氣,即重視教育、尊崇文化的風氣,用於衡量培養人才的能力,是一個地區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且不論用“文風”指代重視教育程度是否閤中文語境,用擁有大學文憑的人口占比來衡量是否重視教育,本身就極不合理。

首先,全國高等教育資源分佈極不均衡,有著複雜的歷史淵源,摻雜了太多的行政、經濟甚至備戰因素,與是否重視教育關聯不大,如交通大學的落地生子,科技大學的支援落戶,農業大學的外遷回遷,不一而足。

其次,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儘管考慮了人口因素,但各省人口總量、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差極大,與受過高等教育人口數量難以建立強相關,如北京、上海可以說集中了全國的教育資源,同時以一個直轄市的人口規模吸收了全國的頂尖人才來求學並落戶,這種人口比例可以反映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而對於體現重視教育程度則沒有任何價值。

個人認為,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最終要看能否落到具體行動上,也就是對教育的投入上。就如同愛情,嘴上的甜言蜜語,終究不如掏腰包來得實在。

我統計了2004-2019期間各省份教育經費投入在公共財政預算中的佔比,嘗試用近5年、10年和15年的平均值來衡量一個地區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當然,如果換做人均教育投入在人均收入中的佔比,恐怕將更有說服力,畢竟相對於政府端的投入,消費端心甘情願掏出的真金白銀,是內心深處最直白的表達,但這個資料難以獲得,暫且不表。

如圖所示:

近5年佔比平均值中,前五名依次是山東、貴州、福建、廣西和浙江

近10年佔比平均值中,前五名依次是山東、福建、浙江、廣西和河南

近15年佔比平均值中,前五名依次是福建、浙江、山東、河南和廣西

由此推論,山東、福建、浙江、河南、廣西這5各省,教育經費投入在公共財政預算中的常年位於高位執行狀態,且變化率較小,態,可以認為是比較重視教育的地區,而青海、寧夏、內蒙、西藏等偏遠地區由於經濟、環境、文化等原因,教育受重視程度較差。

當然這種評價方法也有一定侷限,最典型的是上海,近5年、10年和15年資料比較難看,但並不能說明當地不重視教育,個人認為是上海經濟比較發達,雖然教育投入較高,但公共財政收入更為可觀,所以相對而言資料偏低,北京亦屬此類。

總體而言,教育經費投入在公共財政預算中的佔比用於衡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具有一定邏輯性和客觀性,其結果也符合我的一貫認知,個人認為是合理的。

6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研究生導師喜歡收什麼樣的學生?袁隆平直言:不下田的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