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01

1952年哈工大蘇聯研究生班中的交大人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僅有各類規模很小高等學校205所,共計在校學生不足12萬人。

為了迅速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高等教育發展必須抓住重點,帶動全域性,支撐國家發展。1950年6月,全國高等教育會議提出了整頓大學、形成重點體制的方針。從1952年起,全國高等院校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院系調整。

1951年,劉少奇同志在教育部黨組《關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改進計劃的報告》上批示,“辦好這樣一個大學,很有必要”,“改進計劃”確定了哈工大的辦學方針和任務是:“仿效蘇聯工業大學的辦法,培養重工業部門的工程師和國內大學的理工科師資 ”。從此,哈工大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學習蘇聯的兩所院校之一,另外一所是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

1954年10月,原高等教育部發布《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範圍的決議》,確定6所大學為全國重點高校,提出其主要任務是:第一,培養質量較高的各種高階建設人才及科學研究人才;第二,為高等學校培養師資;第三,在培養師資和教學工作等方面給其他高等學校以經常性的幫助。

這六所高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北京農業大學。分別作為當時中國為文理科、工科、文科、工科、醫學、農業的標杆學校,其中只有哈工大是京外高校。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宣佈重點高等學校名單。

《決議》還進一步明確了在中國高等學校工作的蘇聯專家的主要任務與工作範圍。為了學習蘇聯教學,改造從舊中國接手下來的高等工業教育,我國高等教育部決定以哈工大為基地,儘快培訓一批掌握蘇聯先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青年教師。一部分用以組成哈工大新的師資隊伍,以從蘇僑教師手中把教學接替過來,改俄語教學為漢語教學,形成一所新型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多科性工業大學,另一部分輸送到全國以起到學習蘇聯教學的橋樑作用。

蘇聯專家正在指導畢業設計

第一批是1949年11月從東北幹部隊派送來的青年幹部和翌年春由瀋陽工學院選送來的助教,共約40人組成第一屆研究生。此後就是每年暑期從全國各高等工業院校青年教師中選派來的作為在職研究生,從全國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畢業生中招收來的有志於高等教育工作者作為普通研究生。

從1950年起每年一屆,到1953年招收第五屆為止,總共800餘人

這幾批研究生當中,就有西安交大的汪應洛院士和屈粱生院士

有意思的是,兩位老師當年同一年進入哈工大研究生班學習(1952年),一同回到交通大學任教(1955年),同在交通大學機械系工作(1955年起),並且同一批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

汪應洛(1930.5.21- ),195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55 年哈爾濱工業大學企業組織與計劃研究研究生畢業。長期致力於我國管理工程、系統工程和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我國第一位管理工程學科的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後流動站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屈梁生(1931年3月—2007年12月),195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獲學士學位;1952年—1955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學習;1955年起在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執教。長期從事機械質量控制與監測診斷領域的基礎性、開拓性研究。生前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02

最強專業背後的中國工業化“工大”與“交大”力量

1952年,哈工大在由蘇聯專家援建哈工大的焊接教研室基礎上成立焊接專業。這是是中國高等院校第一個焊接專業。第一個焊接師資研究生班誕生地,國家首批碩士點和博士點,首批國家重點專業。

哈工大是國內唯一的焊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也是國內僅有的保留焊接專業的985、211高校,國內焊接專業的4位院士,有3位是哈工大校友,而哈工大準院士級別的校友和教授有至少2個。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是中國焊接協會的總部所在地。

潘際鑾(1927-)

1950年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就讀碩士研究生;1953年參與建立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徐濱士(1931-)

1954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與焊接專業

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尚揚(1932-)

1961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曾任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技術委員會主任。

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關 橋(1935-)

1959年,在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畢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63年,在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獲得副博士學位;

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為工業化重要技術基礎,與哈工大強悍的焊接專業一樣,西安交大的焊接專業也起步很早,1960年即培養了首批本科畢業生。當然西安交大最強的還是金相專業。

哈工大@焊接專業實力

西安交大@焊接與金相(材料)專業實力

哈工大焊接專業始建於1952年,是國內第一個焊接專業,1981年成為國家首批博士點,1986年被評為全國首批重點學科,。

1989年在焊接專業的基礎上籌建了焊接國家重點實驗室,1995年建成。為我國焊接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焊接與連線國家重點實驗室。

1960年培養出首屆本科畢業生,1978年成為我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之一,1990年成為全國五所擁有焊接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94年焊接教研室更名為焊接研究所。

擁有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前身是1963年高教部和國家科委批准成立的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室、1981年成立的金屬材料強度研究所,1995年4月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

工大@陳定華教授(1924-2005),1946年畢業於前中央大學機械系。195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班畢業。在當時蘇聯專家普羅霍洛夫教授指導下,進行了"強制偏析對焊接熱裂縫影響"的研究,由於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導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58年隨一機部考察團去蘇聯考察時完成答辯,獲前蘇聯副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內完成論文,在前蘇聯答辯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全國首批博士導師。我國第一個焊接教研室和焊接研究所的主要建立人之一,把焊接技術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交大@周惠久院士(1909-1999),1931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土木系。1936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理論及應用力學碩士學位。1938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冶金工程碩士學位。曾任西南聯合大學、中央大學、重慶大學、交 通大學 教授。解放後,歷任交 通大學 教授,西安交 通大學 教授、機械系主任、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所所長、副校長。長期擔任全國金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主席。

1978年,周惠久教授(左四)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領獎

1963年第一批招收研究生的導師。1979年恢復研究生制度後,第一批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學科評議組冶金、金屬材料及熱加工組組長。1954年受高教部委託在大連主持制訂中國第一份《金屬學及熱處理》統一教學大綱。主編中國第一本《金屬機械效能》教材(1961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1980年,周惠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03

攜手首批進入985

C9高校聯盟

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領導人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985工程”一期建設率先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開始實施。而後又增加了7所高校,它們分別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最後這共計9所高校在1999年間正式簽訂協議,也就是第一批985大學。

04

交大來了個哈工大寶藏校長

2014年4月2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

在西安交通大學宣佈了中共中央的任免決定,

張邁曾擔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王樹國擔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這位個性鮮明、敢闖能幹的前“工大人”,和搭檔老“交大人”張邁曾書記很快掀起了西安交大的改革旋風

哈爾濱工業大學

從“5+2”,“白加黑”到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到“西遷精神”再弘揚到“交大復興”,西安交大給人耳目一新,蒸蒸日上的全新感受。

交通大學

短短几年,成效顯著。各項科研教學指標,社會評價加速上升。

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密集視察到訪。

西安交大發展進入全新時期。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交大人”對“工大人” ,

最深情的注視~~~

張邁曾 王樹國

關於教育、未來,深度閱讀

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教育部大動作,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會給教育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