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宣佈成立:對校外各種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規範管理),校外培訓行業步入“強監管時代”。此前,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在受訪中表示:“根據調查,近年來在資本推動下,校外培訓快速發展,甚至野蠻生長,製造焦慮,形成‘劇場效應’。許多家庭被培訓機構直接或間接‘綁架’,不得不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在現實中,預存課時費越多的家庭,手頭反而越拮据。一旦培訓機構關門,他們既無閒錢繼續請家教補課,也無精力追討欠款。據報道, 李媽媽34歲生下唯一的孩子,她的教育理念是“拿錢砸也要砸出一個坑來。”在優勝教育出事前,李媽媽共團了2000多課時,但只上了610節課,剩下30多萬元的課沒上。家裡欠債,上有老下有小,機構關門,李媽媽徹底陷入絕境。現實是,預存課時費越多的家庭,手頭反而越拮据,省吃儉用花大價錢購課的家長,遠不止李媽媽一人。 現在的情況,孩子不想學習,補課越補課成績越差;孩子想學習,就是補課成績也是越來越好。比如, 從高考狀元9成沒上過補習班:看孩子主動學習是多麼重要 ; 孩子不上補課班:為何“補心+補苦”,就能拯救其學習成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