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高考剛剛結束不久,相信大家對於今年高考的作文題目,都有一定的瞭解。從整體上來看,今年大部分的高考作文題目,都離不開一個字——人。看過這些以後,我深有感觸。在做人的大框架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職業。作為教師的我,看到這種主題的作文題目,我的心中,閃現出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離不開一個字——善。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已經得到滿足,人們開始了精神追求。同時,科技力量在綜合國力中的體現也很明顯。逐漸地,國家、社會、家長都開始更加註重教育。進而,人們對於老師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下,我想說,教師應當拋開外界的噪音,沉下心來,經營一個字——善。
那麼,什麼是善?作為教師的我們用應該如何去做呢?
善,漢語常用字,讀作shàn。最早見於金文。其本意是像羊一樣說話,有吉祥美好之意。《說文》:“善,吉也。從誩(jìng),從羊。此與義美同意。”從利他性上引申為友好、擅長、讚許、容易等義。所以說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需要的便是言善。
之前,天津一位女老師在課堂上教訓學生,結果被學生錄音後上傳網路,迅速火爆網路,在輿論的壓力下,該老師被處理了。我們先看看她引爆輿論的一些話:“以往送到我班裡的學生,全都是家長當官的,要不就是家裡條件特別好,事業單位的。”“你媽媽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啊,你爸爸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啊,別怪我瞧不起你,xxx的媽媽一個月掙的是你媽媽五十年掙的,你們的素質能一樣嗎?你不反思一下,你媽媽能有多少素質?”這些話,絕大多數的家長聽了都會不舒服。再加上,孩子們都正值青春期,這些話語殺傷力還是很強的。
孔子認為說話要慎重、準確、負責任,因為“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一切混亂的產生,就是由於言語不謹慎而一步步發展而來的。因此“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君子對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不能有一點馬虎。
所以說,教師必須要注意自己說的話,教師說話的方式與風格,是學生感受最多的。教師說話不要太隨意,要謹慎。而且教師在說話時要有針對性,對事不要對人,這便是一種善。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做到了言善,還不夠。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會與學生朝夕相處,還有一種語言要注意——肢體語言。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釋出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釋出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所以說,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身正垂範之善。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菸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菸全部取來,當眾銷燬,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菸袋杆,誠懇地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菸。”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菸了。
這就是人格的魅力,教師們深知這一點。“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當好學生的“友”,說到做到,學生才會信服老師,這便是身正垂範之善。
教師們言行一致了,學生都會喜歡。當然,我們說做一件好事兒容易,做一輩子好事兒——難。所以說,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還需要的便是堅守初心之善。
這張圖中的人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她就是堅守滇西貧困山區的女校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勤奮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人們非常不解地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張桂梅校長向我們展現了什麼是堅守初心,是把自己的定位弄清楚,把自己的夢想的鮮活血液注入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她選擇的就是默默奉獻,堅守一顆初心。這就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應有的堅守初心之善。
讓我們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踏實做人,認真做事;對事不對人;活到老,學到老;勇往直前。終有一日,我們終將收穫屬於我們的美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