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是每個孩子的權利!自閉症孩子也是“每個孩子”之一,所以同樣要保證自閉症孩子上學受教育的權利。自閉症孩子的核心障礙在於社交和刻板行為,未來他們在面對社會集體生活時,會遇到更多挑戰,而模擬小社會的學校生活,對自閉症孩子來說尤為必要。
“全納教育”不是一個假大空的概念,經過幾年時間,透過對北京十幾所普校和特校的老師、家長的回訪,發現不論自閉症孩子們長大後去了普校或者特校,有過幼兒園融合經歷的孩子,在集體生活、社會適應中更有優勢,生存質量更好。
◆送孩子去學校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除了單向的、聽講式的學習(從課堂老師那裡吸取學科知識),更多的是雙向地、主動地、互動地學習。所有的孩子都在學校學習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朋友師長互動、熟悉群體生活模式、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等等。而這些技能,或者說是能力,是自閉症孩子需要也可以在學校環境中學習的。
同時與學校相關的人,不論是校長、老師、職員、同學、同學的家長、甚至是其他的社會人士)也會因為自閉症孩子的加入,而學習到更多更豐富的人生課題,瞭解到每個人的獨特性與價值,體驗到人與人之間互動互諒互助互信的美好。
◆自閉症兒童入學需要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入學的基本能力有很多,普通孩子轉銜進小學,也需要提前準備一些能力,為了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簡要來說,入學能力最重要的是:
1.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收拾物品、如廁、上下學等;
2.情緒穩定,不能有問題行為,因為問題行為會干擾自己或他人,不僅不能被環境接納,還會影響個人融合的品質;
3.規則方面的遵守,孩子們應當具備一定的規則能力,也能理解不同環境規則如何貫徹和學習,找到學習的切入點,適應環境規則,如跟同伴模仿;
4.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環境非常豐富,訓練中,我們無法面面俱到進行訓練,所以孩子應該有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俗稱一些套路,同時環境中要有老師和同學能夠及時支援他;
5.一定的學業認知基礎。小學的文化課比重比較大,所以入小學的孩子們,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跟隨文化課或者用簡便的方法打發文化課的時間,這樣多數的小學時光,孩子不會無所事事,出現一些不當的行為;也能在小學中學到知識,便於與同學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