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社會對於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將重心由工作轉移到教育之上。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有專屬於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但關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大部分的家長都沒有予以重視。
前段時間在朋友小蕾的家裡作客時,正好趕上小蕾的孩子放學回家。孩子回家時有些悶悶不樂,在小蕾的詢問下突然哭出聲,用哽咽的聲音告訴小蕾:"媽媽,我同學說我醜,都不願意跟我玩。"說完哭得更大聲了。小蕾見狀趕緊俯身安慰孩子。
事實上,諸如此類的情況並不少見。孩子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別人隨隨便便的一句話就能很好地摧垮孩子的心理防線,導致孩子陷入自卑之中。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幫助孩子重新樹立自信,但是家長所採取的方式並不正確。
樹立自信的錯誤方法盲目強調孩子能力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缺乏自信是因為他們並不認可自己的能力,於是對孩子的能力進行盲目的肯定。事實上這樣一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一方面,孩子對於自身能力是有一定客觀認知的。如果此時父母言過其實,過度肯定孩子的能力,那麼無疑是對孩子認知的一種顛覆。這種顛覆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
另一方面,父母不客觀的評價,會導致孩子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產生超越自身實際能力的良好自我感覺。這一點對孩子的成長同樣容易造成嚴重影響。一旦孩子遭受挫折,發現自己根本不具備父母所說的能力時,他們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甚至是對父母產生憎惡感。
簡單地鼓勵孩子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既然缺乏自信,那就給予適度的鼓勵,幫助孩子重建信心。事實上,給予孩子鼓勵確實是必要的,但如果父母只是對孩子進行簡單的鼓勵,孩子其實是很難從中獲取信心的。因為這種簡單的鼓勵往往只是一些表層的讚揚,孩子並不能從中感受到父母給予自己希望與認可。
不客觀進行對比當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受到他人的冷嘲熱諷以後,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將對方與孩子進行一些不客觀的對比,希望以此來達到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的目的。其實這種做法不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很容易引發諸多後續影響。
通過這種不客觀的對比,孩子不但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且會對自己的優勢過度吹捧,以致不能合理客觀地看待自己。因為父母將自己孩子與其他人作對比時,往往是帶有許多主觀因素的。所以大部分時候,家長會通過放大孩子優點的方式來規避孩子的不足。此外,家長的這種對比,如果被孩子作為反擊的武器,那麼對方也會因此受到打擊。這樣一種互相嘲諷打擊的行為,將變成一個死迴圈。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信心匱乏的問題呢?其實,在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之前,父母應該先教會孩子"自我接受"。
"自我接受"的重要性幫助孩子客觀認識自己家長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接受",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因為當孩子能接納自己的缺點或不足時,他們在評價自己時,就不會只看到自己的長處,這樣能讓孩子形成更好的自我認知。
在這種客觀自我認知的基礎之上,孩子做事情時才能真正做到量力而行。此外,孩子能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這對他們今後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生中會碰到的困難與挫折是非常多的,如果孩子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拒絕他人的協助,很可能會因為這份固執而錯失許多完善、突破自己的機會。
能更加有針對性地補短相較於掩蓋自己的短處,承認、彌補自己的短處更加有利於孩子成長。當孩子能夠學會"自我接受",客觀地承認自己的不足時,他們才能有意識地進行鍼對性提升。
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孩子成長的過程勢必伴隨著不斷的自我完善與提升。對於不能客觀認識自己、承認自己不足的孩子來說,他們往往會出現剛愎自用的情況,自身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很好避免揭短帶來自卑孩子的不自信大多數時候是由揭短所產生的。對於孩子而言,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點與不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父母刻意加以掩飾,只能讓孩子獲得一時的畸形"自信",並且會導致這個短處一直存在。當孩子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發現自己存在這樣一個短處時,他們會受到的打擊將遠遠大於被揭短時所經受的打擊。
但如果孩子能夠很好地認識自己的短處,那麼他們就能更加自信大方地承認它的存在。當他人再度提起時,孩子也不會因此產生太大的反應。同時,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缺點時,他們將從中獲得強烈的自信。
那麼,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父母應該通過哪些方法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接受"呢?
學會"自我接受"的方法引導孩子客觀看待自己要想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接受",最首要的一點是孩子必須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這一點需要父母加以引導。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僅要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客觀地承認它的存在,而且也應該指出孩子的優點與長處,幫助孩子權衡自己的內心,不讓孩子因為缺點的存在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優缺點的評價不但要客觀,而且要把握好度數。有些孩子可能優點遠遠大於缺點,如果此時父母將孩子所有的優點都加以羅列,那麼孩子即便知道自己存在一定缺點,很可能也不會去重視與更正。
教導孩子客觀看待評價
孩子的不自信,很多時候都是來自於外界給予孩子的評價,因此,教會孩子如何客觀地看待外界的評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著名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因此,孩子如果不能很好地看待這些外界評價,很可能會朝著這些評價所說的消極方向發展。
父母應該通過引導孩子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形成堅定的自我價值感。這一點能很好地幫助孩子學會分辨外界形形色色的評價,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不是被這些外界評價左右。
家長自身必須接納孩子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家長必須接納自己孩子的不足,這樣才能給予孩子充足的信心。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與自己最為親近的人。如果連父母都對孩子失去信心,那麼又怎麼可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