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文丨椿萱

01

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個視訊:

幼兒園裡,老師問同學“你們學習是為了什麼?”。

大部分同學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說什麼好。

有幾個零散的聲音回答說“為了將來考上大學“。

角落裡一個小小的聲音大聲的喊道“是為了讓媽媽開心!”

很多人覺得這個視訊很搞笑有“反差萌”,但我覺得難過,什麼時候“學習使我快樂”變成了“學習使我媽媽快樂”。

家長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往往過度教育,引導不足。

只要求孩子學習,但從不引導孩子如何學習,只知道要求孩子拿高分、考重點、上名校,卻從不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考重點、上名校。

孩子但凡表現出一點厭學的態度,家長就會用各種方式“逼迫”孩子改正思想。

很多家長會批評孩子:難道你學習是給我學的嗎!

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問孩子學習是給誰學的。而是應該反思“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會認為學習是給家長學的”。

02

過度教育,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逼迫孩子學習不僅成效微弱,還會讓孩子早早陷入焦慮,對孩子和父母造成這三種影響。

1、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學習本身就是豐盈自身,實現自我提升的,為什麼現在很多學習不錯的學生一旦進入大學之後,就再也沒有翻過一頁書籍呢?

因為家長從小為了讓孩子現階段努力學習,給孩子不斷灌輸“努力考上好大學就熬出頭了輕鬆了”的錯誤思想,導致孩子從小就認為大學是重點,而現實是大學才是真正的起點。

通過過度教育的方式管教孩子學習,會讓孩子喪失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把考大學、應付家長當成目的。

2、親子關係疏離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會經歷叛逆期,但是家長很少去想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在一些孩子叛逆強烈的家庭裡,家長會焦頭爛額的說:”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我的孩子卻這麼叛逆,不管什麼事都不主動和我說,回到家就關上房門自己呆在小房間裡。“

沒有天生就要和父母疏遠的孩子,親戚關係疏離很大一個原因是,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管教太過嚴厲。

孩子智力發育階段簡單粗暴的教育模式,久而久之會讓孩子主動關閉對於家長的求助通道,親子關係的親密值會急速下降。

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一方面覺得家長是“不講道理的”不願意與家長溝通。

另一方面家長曾經的教育行為會被孩子學習,往往是家長越嚴厲,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反應越激烈。

3、 養成“甩鍋習慣”

過度教育意味著過度控制。

孩子的行為不是出於自己內心的想法,而是家長的要求,孩子在這樣的前提在管做什麼事,失敗之後往往都會把責任也推到家長身上。

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孩子有了推脫責任的藉口。

孩子成年之後會表現出沒主見、逃避責任等特徵。

03

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指導和要求孩子的行為,而是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僅要讓孩子知其然,還要讓孩子知其所以然。

首先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不要對孩子說“只要好好學習,未來就能過上好的生活”。

更不要讓孩子以為學習是檢驗優秀的唯一標準。

家長把學習說的越重要、越艱難,孩子對學習的恐懼就有多大。

其次一起學習,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想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首先自己要做表率,不論是專業方面還是興趣愛好,都可以進行學習,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他會模仿你的思維與習慣。

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說孩子“不學好,只學壞”,其實並不客觀。

孩子不僅會學壞,也會學好,只是孩子身處的環境沒有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學習。

---END---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產品測評 | 騰訊做的英語啟蒙App——ABCm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