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寫作業時,雞飛狗跳!”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那如何才能讓孩子自主的學習,不再上演“親子大戰”呢?
《自驅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培養孩子的自律》豆瓣評分8.5,樊登讀書會最新推薦,教你如何培養出自律的“好孩子”。
寫作業的兩大誤區1、“催得緊、逼得狠”才管用
“都留什麼作業了?”、“回家先寫作業”、“寫完作業才能玩”、“這個老師上課沒講嗎?”......這些話是家長最喜歡說的,也是孩子最不喜歡聽的。
這些話會讓孩子倍感壓力,而壓力在生理上會衝擊大腦的前額皮質,使其無法正常工作,從而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寫作業時發呆、走神、東摸西摸、明明10分鐘就能完成的作業足足寫了3個多小時,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在心理上人們在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如果覺得事態發展在自己掌控內,那麼他們就會積極努力地採取行動。比如還有半個小時喜歡的動畫片就要開始了,而孩子只要完成1頁的口算就可以看了,那麼這時的壓力就變成了動力。
如果覺得事情不在自己的可控範圍,那麼他們就會感到焦慮和沮喪,從而做出一些消極抵抗的行為。同樣的情況,孩子除了需要完成數學、語文、英語三科作業外,還要練琴半個小時,那麼他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的,那麼他的態度就會變得消極。
對於孩子,更大的壓力,除了讓他們沮喪以外,同時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被外部操控著,抵抗是擺脫這種束縛的本能反應。
2、“我是為了你好”的執念
“你現在不好好學,將來一定會後悔的”這一句的含義是隻有你才知道什麼是對的。從孩子小時候的吃喝拉撒,到長大以後的學習、工作,作為過來的你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少走彎路,直達終點。
“媽媽,我想吃冰激凌”,“太涼了不能吃”;“媽媽,我累了”,“還啥都沒幹呢,有啥可累的”;“媽媽,我想學畫畫”,“你先把英語學好再說”......
可在父母嚴格掌控下的孩子,會缺乏幹勁,做什麼都興致缺缺,因為他們知道無論自己多感興趣,也無法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只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兩招讓孩子越來越自律1、培養孩子的積極性
我們認為孩子不夠主動、積極,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到我們想要他們去做的事情,比如按時起床、完成作業,而這些只是孩子和我們的合作態度,並不是他真正的做事態度。
培養孩子的積極性,是希望孩子可以不再為了各種外部獎勵或者表揚,而是發自內心的去努力賦予生活更多的意義。
首先,我們需要激發他們對待生活的正確心態,即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努力的事情上,而不是在自己的能力上。這需要我們改變自己對他們的表揚方式,把“你真聰明”、“你真棒”之類的表揚換成“你有這樣的好奇心,非常厲害”、“你能想到這,真了不起”。
其次,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掌控力,讓孩子更願意去探索自身的興趣,更願意去接受挑戰。孩子的事情儘量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比現在天穿什麼衣服,想看哪本書,什麼時候寫作業等等,你給的空間越大,他的自主性和掌控力就越強。
最後,鼓勵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努力。專注力是一種能力,不是針對某件事情。當孩子可以很長一段時間重複的去做一件事時,他的專注力就是得到了鍛鍊。不論他是在搭積木、玩拼圖還是在看書,效果都是一樣的。
2、提供無壓力的環境
別的孩子在學鋼琴,並不代表你的孩子也需要學鋼琴;別的孩子現在可以背唐詩,不代表你的孩子現在也要會背唐詩。同時一起學游泳,有的孩子學換氣時很費力,有的孩子學動作很費力,他們的學習進度不同,最後也都學會了游泳。孩子在3歲時還沒辦法數到10,可等他4歲時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數到100.
孩子的學習成長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用急於一時。在他準備好以後,再教給他東西,不要非讓他在壓力下前行。
結語“最好的成長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作為家長,無法替代孩子生活,那就幫他們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