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8
曾經我理解的巴菲特模式,先是格雷厄姆式,尋找便宜的公司,之後在一個時代結束之後,準確地講是芒格進入之後,他們開始追求可以持續創造價值的公司,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是我以為他們可以靠資本的力量,或者他們的關係力量來改變那些被投資公司的命運,從而實現資本的增值。
現在許多學習巴菲特的公司或個人,都在這個兩個方向,無所不有其極地改變著投資的世界。中國比較出了名的是高瓴,這是一種模式,叫作產業賦能。每一個投資基金在投資之初就已經想到了如何把這家公司打扮得漂亮,然而等待合理的估值出手。
曾經我也以這為巴菲特也是這樣的理念。
後來,讀了那本巴菲特股東會內部交流的書,對我的衝擊還是蠻大的。有幾點,我想寫下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個,並於投資哲學的問題,芒格講了一段關於教授們所講的投資理念的問題,他定義為“胡扯”,“不名所以”,作為一名接受專業投資理論的我來講,無疑是潑了盆冷水。因為我不僅接受這方面的教育,而且還是把它當作投資圭臬,信奉了這麼多年。
我回想一下,無論是哪種理論,都是最基本的經濟人假設,每個參與經濟的人都是理智的,而事實呢,連我自己有時都不理智,我怎麼假設別人都理智?經濟學或投資學設定了一系列的假設,通過邏輯推理,或者總結歸納,然而形成一系列的決策。這些根本上講用經驗或上帝視角來看待經濟活動。覺得參與者可以通過過去的知識或經驗來預測未來的活動。而我的經歷常常告訴我,上一次成功,可能是下一次失敗的根源。
我們要清楚自己不知道什麼,而不是隻看到自己知道什麼。
所以,巴菲特在投資公司時,就沒有想過賣出,他們想做的長期持有這家公司,而不是高拋低吸。
另外,他們並不像絕大多數的基金一樣,干預管理層。他們更像是選人,選擇優秀的管理層,然後充分相信他們。這是與眾不同的!
我想到這事,想到自己在投資中犯的錯。如果我們做為投資人,只想干預那些真正懂行的人話,我們是不可能把這事做大的。巴菲特投資的每一個公司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有最優秀的管理者,充沛的資金,他們可以自己不斷變大。而我們投資一家公司,甚至把所有的心血資源都給它,我們怎麼就這麼偉大,怎麼就有這麼多的資源,怎麼能把事做大?
信任,是他們投資中最核心的因素之一。無論是伯克希爾的股東之間,還是作為被投資公司的股東,大家都最終把信任做為基礎。通過信任,減少干擾,減少彼此的溝通成本,經濟體的運轉才得以順暢。
試想想,我們什麼時候做到過信任,哪怕一點點,我們都在反覆考量人,反覆考量各中因素,做綜合評估,以符合經濟原理,但卻常常違背常識。
芒格講,我們投資所用的只不過淺顯的常識。而與之對比的,我們在用最複雜的原理與數據,來追求一個不確定的結果。
這事很有意思,我也花了大量時間來讀各種書,但似乎從來沒有從書走出來,限制的條件越來越多。而真正的通透則是規則越來越少,才使得其越來越自然。
我看了很多遍《道德經》,短短几千字,卻幾乎所有的大道理都講通了。真正理解“無為”是這兩位老先生。、
學我者死,像我者生。芒格講,大家都想開一家伯克希爾這樣的公司,全世界的人都去學習,但過去幾十年了,世界還只有一家伯克希爾。我們也標榜自己是巴菲特的信徒,讀他的信,看他的書,學他的理論,但我們卻常常忽略自身的處境,忽視基本的常識。
接近事實的真相!接近投資的真相!如果你無法理解真相是什麼,那就不會等到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