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細心觀察當下的社會,我發現大部分人都喜歡看短視頻、小紅書、B站、抖音等,無論是在任何地方,不管是排隊做核酸,還是乘坐地鐵,大家都是“低頭一族”。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等地鐵的人手機桌面,App佔滿了9頁,裡面上千條未讀的消息變成無數紅色小點,一直在提醒她去閱讀新消息,我對她說,“看到你的手機桌面,我就忍不住焦慮。

而我的手機裡是沒有過多社交、短視頻這類App的,這是我非常刻意而為之的,為什麼呢?

其實,這些App並不是從沒有出現在我的手機裡過,我下載過,也沉迷過。曾經流行這樣一句話:“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聊人生”,那我覺得,如今是“沒有深夜刷短視頻的人,不足以聊人生”。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同樣的感受:刷短視頻刷到凌晨兩三點又睡不著覺的時候,感覺非常疲憊卻又停不下來。漸漸的情緒會低落,乃至身體會有一些噁心的感覺,對自我的認同感也降至最低......這些感受可能像洪水一樣撲來,襲擊深夜還未入眠的你。

而第二天卻幾乎想不起來昨天刷了哪些東西。從心理學上來說,在這些短視頻反覆刺激下,大腦根本無法處理這些花樣繁多內容各異的刺激,最多開心一笑就被大腦遺忘了。

從傳播學的角度去看待當下的媒體環境,其實你會發現,我們都活在“算法”製造的虛擬世界裡。

為什麼我們會樂其不疲地去看那些短視頻?實際上是因為媒體“計算”了我們,它們收集大數據(而這些數據的獲得輕而易舉),分析我們的個性化喜好,不斷的推送契合我們喜好、被我們誤以為是我們“想要”的資訊。

所以在我們所看到、聽到的背後,都是那一套數據在掌控著我們。

漸漸地,我們越來越生活在一個“信息繭房”裡。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並不是由此寬廣了,而是越來越狹隘。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解決這樣的情況呢。

一、媒體齋戒

1.刪掉不需要的App

我是一個平時在生活裡追求極簡的人,我的手機桌面、電腦桌面還有工作桌面都是極簡的,我關掉了所有App的消息提醒。

我會在每個月最後一天做這樣一個工作:清理那個月手機的相冊和App緩存,巡視一下我下載的App,去反思哪些是我不需要的,“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不讓它們來佔據我的注意力空間。

2.保持極簡的生活習慣,定期清理,無論房屋、還是媒體設備

極簡帶來的是秩序感,秩序感帶來的是對生活的掌控感。我們可以更加信任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活交給這些軟件來規劃。

我們不需要如此多的提醒去告訴自己,生活中哪些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需要如此多的窗口去幫助我們去了解世界。

最好的觀察途徑依然是通過自己的雙眼和雙腳,如果過於假借他人,我們就會被“算法”給掌控。

我喜歡清理生活。剛才提到,每個月整理我的手機,保持書桌只有一臺電腦,一個番茄時鐘、一個U盤,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

這樣能夠讓自己更高效地工作,高效能帶來更多的自由,因此,可以有更多與自我相處的時間。

3.行走、閱讀,和自己對話,體驗深度思考和自我探究的快樂

我們要把感知這個世界的權力交給自己,去體驗自己深度思考和自我探究的快樂,而不是把這個權力讓渡給他人。

國外的一些學校是嚴格禁止孩子接觸一切電子媒體的。

老師會三番五次強調,要求家長不讓孩子看電視,更不可能玩手機。某些學校流行的歌曲或者玩具,在他們學校裡是沒有任何反應的。

那這所學校裡的孩子生活無聊了嗎?沒有,在我看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反而更有趣了。比如,在學校裡會爬樹、玩泥巴、做手工、做繪畫。

所有這些活動都非常原始。迴歸到課堂裡,你會發現當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與自我對話的時候,學習能力、專注力也提高了。在沒有上任何學習輔導班的條件下,他們的學習是自發的、讓人省心的。

這與他們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也是有一定聯繫的。他們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缺失,因為他們同學們也不接觸媒體,大家不會交流網絡上的熱點和八卦。

所以我覺得,被媒體搶奪注意力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是否構建了有利於大家去媒體齋戒的一個友好型社區?

很遺憾的是,沒有,在這樣一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裡,所有的一切都在搶奪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一項商品。

我們要對抗的豈止是媒體,還有整個消費社會。4、克服貪婪的多巴胺

當我們打算放下手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無事可做,馬上就忍不住又去拿手機。

其實,引誘我們不斷去看手機的,正是“多巴胺”的作用。這個觀點來自於一本書,叫作《貪婪的多巴胺》,作者在書裡說,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在特定的情況下,多巴胺激活會讓人“感覺良好”,是人們無法抗拒的誘惑。

那什麼能激發多巴胺呢?

答案是“新奇”。這其實就是媒體搶佔我們注意力的秘訣——不斷給我們新的、快速的、不停歇地刺激。

書裡說,多巴胺的座右銘就是“擁有更多”。然而,多巴胺不是一種持久的快樂儲存體,這也就印證了我之前分享的,在大量看短視頻以後,我會感到身心的不適,因為那不是一種“真實的、長久的、持續的快樂”。不看手機,做什麼?

媒體齋戒以後,我們不看手機、不看電視了,我們做什麼?其實,我的方法就是——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正如多巴胺渴望新東西一樣,我們自發去探索新的領域。

這幾年,我自學了吉他、烘焙,目前在學攝影,在這些領域有所探究以後,我感受到很多快樂,那是源源不斷的一種滿足感和真實感。

同時,也的確需要我們很刻意、很努力地去屏蔽掉一些誘惑,比如,熱播的連續劇、某個明星八卦吃瓜、小紅書裡看似很精緻美好的生活等等。

並且,還需要有強大的信念——你不會因為錯過了一次互聯網的盛宴而成為“過時”的人。

歷史告訴我們,大浪淘沙,真正能改變潮水方向的,並不是迎風招展的海草,不是站在風口的豬,而是沉入海底安靜的礁石。我們把時間放到哪裡,決定了我們能擁有什麼樣的生活,也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總之,我覺得媒體齋戒可以從一件件小事入手,從而幫助我們去獲得更高品質的生活和更平和的情緒。

11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過猶不及的童年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