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每次出門看見啥就要啥,不給買就哭著不讓走;家裡玩具太多了,玩幾次就扔了,再買太浪費了;不想給買,但是看孩子又哭又鬧,實在是沒辦法……”

以上情景多見於家長帶孩子逛超市、商場時。孩子在面對新玩具的時候,總是邁不動腳,有些孩子比較含蓄,會一直纏著父母;而有些孩子就會爆發,鬧個不停。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要求,家長經常進退兩難。

在分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孩子“買買買”背後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 父母過度溺愛

有的家長出於疼愛孩子,會一味縱容、滿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地,最終不知節制。當購物慾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通過哭鬧的方式讓父母妥協,滿足自己的需求。

  • 孩子金錢觀尚未形成

受年齡、意識的限制,孩子對金錢缺乏正確的認識,隨著家長縱容度的提高,孩子的購買慾望會不斷增長,最終發展成“想買就買,不買就哭”的現象。

  • 好奇心的驅使

年齡較小的孩子,對周邊事物具有濃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見到新奇的東西就會產生擁有它的衝動,家長一旦不給予滿足,孩子就會通過哭鬧錶達抗拒情緒。

瞭解原因後,我們再來看看大多數家長通常會採取的一些錯誤的應對方式。

  • 第一種“哭窮型”

這類家長的回答一般是“這個東西太貴了,我們家裡沒錢,買不起,等以後有錢再說吧。”跟孩子強調“買不起”,無形中會給孩子傳遞出“你配不上”的錯覺,時間久了,很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卑。

  • 第二種“訓斥型”

這種類型的家長會直截了當地拒絕孩子,訓斥孩子:“家裡玩具已經那麼多了,你都玩不了,不買!”這種處理方式壓抑了孩子的需求,讓孩子被迫屈服於父母的權威之下,長此以往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產生逆反心理。

  • 第三種“寵愛型”

無論孩子想要什麼,“寵愛型”的家長都不會拒絕,會百分百滿足孩子的任何願望。這種迴應方式下養育的孩子,經常會出現耐挫力差,缺乏責任感,以自我為中心等問題。

  • 第四種“說教型”

家長會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孩子幾個不能買的理由,他們通常會說“這個玩具性價比不高,不適合你這個年齡玩,買回去就是浪費。

“說教型”家長喜歡替孩子做決定,容易導致孩子缺少主見,對家長形成過度依賴。

以上幾種方式都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麼面對孩子的購買要求,家長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 提前規劃,制定購物清單

在每次出門前,父母應該提前和孩子制定好購物清單。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份清單,並讓孩子負責帶著去超市。孩子有了預期,拿著自己參與制定的清單,無形中會形成一種“任務感”,當看到想要的東西時,就不會太執著。

  • 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零花錢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給一定的零花錢,至於給多少,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

家長可以將孩子購買玩具、零食以及去遊樂場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制定一個合理的零用錢金額。在這個金額範圍內,要跟孩子充分溝通,把規則制定清楚,保證孩子對零花錢有百分百的掌控權。

如果孩子想買的東西沒有必要,家長可以跟孩子這樣溝通:“你要購買這件東西,是你的權利,但是如果你的零花錢用完了,就無法購買更喜歡、更有價值的東西了,希望你自己做好選擇。”

如果孩子還是執意要買,家長也要尊重他們的決定,讓他們在錯誤中學會成長,而不是替他做決定。

  •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孩子買東西通常就是認為好看,好玩就買。作為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一方面我們可以耐心地引導孩子:“這種類型的玩具家裡已經很多了,如果再買是不是浪費錢呢?”經過長期引導,孩子在購物前就會養成先考慮是否需要的好習慣,從而避免浪費;

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刻意培養孩子的賺錢能力,如認真看書就能換來獎勵,做家務可以換取金錢,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通過勞動得到的,在體驗中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有思想的,家長要多關注孩子購買慾背後的原因,運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管理購買慾,相信在家長們巧妙的引導下,孩子不僅會聽,還會對父母充滿崇拜!

4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軟棗獼猴桃營養價值豐富,好吃也好種,不妨種上幾棵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