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眾所周知,曾國藩非常重視人才,也勤於收集人才,他識人、用人的本領十分高明。

他的幕府被稱為晚清“天下第一幕府”,其人才之多,無與倫比;其知人之明,也無人異議。

他不愧為識才的伯樂,是位相人高手,左宗棠、李鴻章、彭玉麟、郭嵩燾、沈葆楨、劉蓉、李元度、羅澤南等這些晚清的棟樑,都出自曾國藩的門下。

他的相人術並不是重於推斷吉凶,而是以推斷人的心術、品行居多。他的識人術重在以下三點。

“眼神”流露真偽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言語可以騙得了人,但“眼神”是騙不了人的。從一個人的“眼神”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能力和品質的。

曾國藩第一次見到容閎,見其兩目含威,一望便知是有膽識之人,必能發號施令,駕馭軍旅。而容閎表示只想教育報國,不想當將才。曾國藩沒有勉強他。容閎後來幫助曾國藩籌辦了近代中國最大的官辦新式軍工企業——江南機器製造總局。不出曾國藩所料,容閎確實是有膽識之人。

三國時期,曹操派了一個刺客去刺殺劉備。刺客見到劉備後,一開始並沒有下手,還是和劉奮套近,後來見諸葛亮進來,便心虛藉故上廁所。

而諸葛亮看了一眼那人便說此人是刺客,說那人眼神慌張,流露出的都是忤逆之意,奸邪形態。

劉備立即派人追出去,而刺客已跳牆逃走了。

俗話說:“欲察神氣,先觀目睛。”在人際交往中,想要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除了要對別人以誠相待外,還要留意觀察對方“眼神”。

如果一個人的眼睛長得細長、黑白分明,看上去很深邃、有光彩,那此人一定是比較聰明,有智慧,因為他的眼睛透出了一股靈氣。反之,如果一個人兩眼淺短,眼神渾濁呆滯,則表明此人毫無才華,反應比較愚鈍。眼球轉動較快的人普遍反應較快,反之則較慢。

眼睛最忌“四露”,即露光、露神、露威、露煞。眼神是透視人的品格、個性以及聰明才智的突破口。

例如,從大商家或高層政治人物的眼神中,我們可以看到自信、肯定及權威,他們的眼神與普通人的眼神一定有所差異。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經常對他人表示關懷,付出愛心,以善意待人,長期以來,自然就會流露出關愛的眼神;如果一天到晚存就想著算計他人,嫉妒怨恨,眼神也會露兇光,令人害怕。

“肢體”傳達信息

曾國藩很會識人,他經常結合人的體貌神態識別人才。

他的學生李鴻章曾書信給他推薦三位年輕人來老師的營前效力。曾國藩吩咐下去上三人在自己庭前等候。

而此時曾國藩並沒有馬上去接見他們,而是在不遠處靜靜觀察著三人。

只見其中一個人不停地觀察著屋內的擺設,似乎在思考著什麼;另外一個年輕人則低著頭規規矩矩地站在庭院裡;剩下的那個年輕人相貌平平,卻氣宇軒昂,揹著雙手,仰頭悠閒地看著天上的浮雲。

曾國藩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看雲的年輕人仍然獨自欣賞美景,而另外兩個人則開始對曾國藩遲遲不來顯得不安。

然後曾國藩回到房間裡,開始召見這三個年輕人。在交談中,曾國藩發現,不停打量自己客廳擺設的那個年輕人和自己談話十分投機,自己的喜好和習慣他似乎瞭如指掌。還另外兩個人的口才就不怎麼樣了。而那個抬頭看雲的年輕人卻常有驚人之語,對人對事都很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只是說話太直,讓人有點尷尬。

他們離開後,曾國藩吩咐手下給三人安排職位,出人意料的是,曾國藩給談話投機的人並沒有委以重任,而是安排一個有名無權的虛位。安排很少說話的那個年輕人去管理錢糧;而那個仰頭看雲,偶爾頂撞的年輕人被派去軍前效力,並叮囑下屬要重點培養。

大家納悶問其緣由,曾國藩說出自己的見解,第一個年輕人在庭院等待的時候,便用心打量大廳的擺設。只是想投我所好罷了,而且他是背後發牢騷最厲害的一個。可見,此人表裡不一,善於鑽營,有才無德,不足以託付大事。

第二個年輕人遇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沉穩有餘,魄力不足,只能做一個刀筆吏。

而看雲的年輕人不驕不躁、從容淡定,單有大將風度。更難能可貴的是,面對顯貴,他能不卑不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少有的人才啊!曾國藩的一席話說得眾人心服口服。

“這個年輕人日後必成大器,不過他性情耿直,很可能會招來口舌是非。”說完,曾國藩不由得一聲嘆息。

果然看雲的年輕人沒有辜負曾國藩的厚望,他在征戰中脫穎而出,並因為戰功顯赫被冊封了爵位。不僅如此,他還在垂暮之年毅然復出,率領檯灣軍民重創法國侵略者,揚名中外。

他便是臺灣首位巡撫劉銘傳。正如曾國藩所言,後來性情耿直的劉銘傳被小人中傷,黯然被調離了臺灣。

從上面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從你出現在別人眼中,到你開口說話的這一段時間,你一直都在“表達”,只是並不是用嘴,而是用你的眼睛、動作、全身去表現,對方就可以從中發現很多信息。

所以,在開口之前,在交談之中,在告辭之時,你必須時時刻刻用你身體的全部向對方傳達你的敬意與好感,暗示出你所要說的話的重要性。

但是,人的情態並非都是永恆不變的。所以,要學會用自己發展的眼光看人,不要認為一個人不好,就永遠否定他。

總之,觀察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察其態,細細地研究、琢磨,根據其在特定環境下表現出來的情形來判斷,而不是主觀臆斷。

“氣場”註釋來路

曾國藩還常常用觀察人的“氣場”來識一個人,根據人的容貌氣色去推斷其心術品行卻是一種用人之學,也就是現代人說的“氣場”,對此仔細研究,一定會受益無窮。

曾國藩有相人之法十二字,六美為長、黃、昂、緊、穩、稱,六惡為村、昏、屯、動、忿、遯。他的相人之法還有一些口訣,如:“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曾國藩認為:雖然一座山的表面泥土常常流失脫落,但不會輕易破碎倒塌,就是因為它有堅硬的岩石在那裡支撐著。而岩石就相當於一個人的骨骼。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骨骼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如同大門外面的一座高山。只要打開這扇門,就能探知人的內心世界,這是識人的第一要素。

曾國藩這裡要說的“骨”,絕不是現代人體解剖學意義上的骨骼,而是專指與“神”相配,能夠傳達“神”的那些東西。“骨”與“神”的關係也可以從“形”與“神”的關係上來理解,但“骨”與“神”之間,帶有讓人難以領會的神秘色彩,一般人往往難於把握,只有在實踐中慢慢地去摸索和體會。

曾國藩這裡要說的“神”也並非日常所說的“外在精神狀態”。是人的內在精神狀態,它包含著人的意志、學識、個性、修養、氣質、體能、才幹、地位和社會閱歷等多種因素。

換句話說,“神”有一種穿透力,能越過人的外貌干擾而表現出來。它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比如,人們常說“某某有藝術家的氣質”,“他的氣質非凡”,這種內涵氣質不會因他的髮型、衣著等外貌的改變而改變。

“神”會隨著個人知識、閱歷、地位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它是種內在的東西,有著魔一樣的力量。

識人,長時間觀察的是人的精神;短暫一見,觀察的是人的情態。情態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性,不由人任意虛飾造作。

情態又有恆態和時態兩種。人的形體相貌、精神氣質、言談舉止等各種形貌在恆定狀態時的表現,稱之為“恆態”,在這裡主要是指言談舉止的表現形態;短暫出現的,稱之為“時態”,時態與人的社會屬性、社會環境密切相關。

人們的恆態有四種,即婉柔的弱態、狂放不羈的狂態、怠慢懶散的疏懶態、交際圓滑的周旋態。

弱態表現為小鳥依人,情致宛轉,嬌柔親切;狂態表現為衣衫不整,倒穿鞋襪,不修邊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無人;疏懶態表現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分場合,無所顧忌;周旋態表現為把心機深深地掩藏起來,處處察言觀色,事事趨吉避凶,與人接觸圓滑周到。

通過以上幾點的熟識,我們知道了識人主要通過“眼神”“肢體”“氣場”傳達出來的信息來了解,並通過仔細分析觀察,也定能做到十之八九。

13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凌晨12點,一位父親問了女老師5個字,家長群瞬間“沸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