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法考#
複習到現在,大家的刷題正確率達到多少了?
小藍前幾天給大家說過,不要過於迷戀刷題正確率,它只是一個當下題目的測試結果,至多和這些題目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掛鉤,與最終能否通過法考沒有必然的聯繫。換句話,就算你的答題正確率達到了100%,也並不意味著你能100%上岸。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沒必要再關注刷題正確率了呢?也不是。關注正確率的目的,不是為了衡量自己能否過考,而是為了查缺補漏,明確自己的薄弱點在哪裡,定位弱項,精準補強。
就當下而言,大家依然要把刷題作為主要的備考方式之一,同時,大家要抽出一部分精力,來拆解出題人的命題邏輯和思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No.1
瞭解出題人思路
法考所考查的,就是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大家在做題時不能只追求正確率,還要培養“會做題”的能力。
大家如果做真題或模擬題做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在給答案時都會給出背後的邏輯,這就在告訴我們出題人是如何運用知識點來得到答案的。這個思路,就是大家在刷題時要學習和鑽研的。
有些時候,答題並沒有給出背後邏輯,這種情況大多是需要背誦的內容,如法條、通說、權威案例等等。這就和公式一樣,沒必要去鑽研背後邏輯,認真背下來靈活用即可,在這上面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得不償失。
在做完題目後,千萬不要去背題目的答案,除非這個答案本身是法條。近些年法考的考查趨勢逐漸往實務化發展,大家在瞭解出題人的解題思路後,要結合自身的理解,梳理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出題人的思路,這樣才能形成知識的內化,構建自己的解題邏輯。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
看完答案後就會不自覺地背答案,我現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真會做題,還是因為記住了答案才做對了題……
這種情況其實很正常,大家沒必要過於焦慮。對於客觀題來說,背個答案很簡單,但要背誦其解題邏輯並不容易。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會做題,那就在做完題後,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口述出來,只要有理有據,問題就不大;如果口述過程中有卡殼,那說明解題思路並不通順,在知識點的掌握上仍有不足,那就需要翻過頭來繼續複習,針對卡殼處重點攻克。
No.2
瞭解客觀題命題特點
案例早已不再是主觀題的專屬,現在的命題方向使得客觀題的題幹很難直接進行詢問,命題人的“腦洞”越來越大。
有的命題人會以故事情節作為題幹,以案例的主人公的分析和判定作為選項。比如下面這道題目:
丙傍晚在公園練習拳擊,和丙有仇的甲對乙說“我們趕快收拾那個惡人”,乙誤以為丙在公園對他人行兇,便與甲共同對丙實施暴力,導致丙死亡,但不能查明死亡結果是誰造成的。關於本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部分犯罪共同說,甲乙在故意傷害(致死)罪的範圍內成立共犯,均需對丙的死亡負責。
B、根據部分犯罪共同說,在甲具有殺人故意的情況下,只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未遂,對乙只能宣告無罪。
C、根據行為共同說,甲乙成立共同正犯,在甲具有殺人故意的情況下,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乙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
D、根據行為共同說,甲乙成立共同正犯,在甲具有殺人故意的情況下,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大家可能會在題目中看到千奇百怪的人名和比小說還離奇的故事情節,但大家不能只忙著“看熱鬧”,要快速識別案例背後所考查的知識點,這份邏輯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大量的題目來進行訓練。
No.3
總結客觀題答題邏輯
現在,咱們來總結一下客觀題答題的注意事項:
1
別糾結正確率
把所有答案背下來就能辦到,但對做題沒什麼幫助,更無益於考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通過做題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2
瞭解考點原理
掌握知識點並靈活運用,背誦高頻考點,瞭解結果的推導邏輯,並探究考點與考點之間、各科目考點之間的聯繫。
3
掌握出題人邏輯
知識點如何靈活運用,出題人會告訴你。在看題目答案解析時,仔細研究出題人的思路,並用自己的語言去複述,培養解題邏輯。
4
相信老師
越到考試臨近的時候,越要相信老師,不要被外在的聲音所影響。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過關方法和技巧,大家要緊密跟著老師的步伐走,不要“貪多”,今天聽聽這個老師的,明天學學那個老師的,節奏不一樣,學太多隻會降低複習效率。
如今距離客觀題考試已不足30天,大家要積極調整心態,刷題和背誦都要兼顧,尤其是刷題,不僅僅是查缺補漏,培養題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只要聚焦高頻考點,充分刷題背誦,及時查缺補漏,順利上岸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