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眾多,大多都成了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而能將北大學子教育得如此出色的北大老師,自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原北大教授陳春花就是受眾人關注的對象。
她的人生經歷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本以為她從北大離職後,這件事會告一段落,但由於她的影響實在是過大,拔出蘿蔔帶出泥,復旦大學和南大也受到了影響。
華為的助推厚積薄發,陳春花離職還不夠,眾人矛頭指向復旦和南大!
事情的起因是陳春花教授發的文章《與任正非:圍爐夜話》傳播範圍太廣,傳來傳去竟傳出了許多“陳春花是華為的軍師”之類的謠言,兩位當事人都沒有迴應,所以就傳的更過分了。
由於反響過大,華為也沒辦法繼續“坐視不管”,一則聲明闡述了立場,表示:陳春花教授和華為沒關係,特此正式聲明。而後陳教授也表示自己其實是“受害者”,華為只是她的學術研究案例之一。
在眾人的關注之下,她一直想隱瞞的事情也露出了馬腳——她的博士學位是假的!要知道,她在北京大學的地位可不低,華南理工大學也聘請了她當博士生導師,簡直就是“香餑餑”一樣的存在。
北大調查過後發現,陳春花雖然是博士,但她博士畢業的大學“愛爾蘭歐洲大學”並不正規,在這所學校取得的學歷、學位在大陸都不受認可,北大定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因此,陳春花教授也是“主動”從北大離開了,北大給她留了最後的體面,說她是自己辭職,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好聚好散”了。
按理說,華為與陳春花的“恩怨”應該以陳春花體面地離開北大畫上句號,但華為的聲明影響似乎比較長遠,可以說是“厚積薄發”,深扒了陳春花的教育經歷後,眾人的矛頭又指向了復旦和南大,這兩所學校和她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件事影響到復旦是因為她表示:讓自己去留學的人是復旦大學的教授蘇東水,一起去留學的還有蘇教授的兒子,而他的兒子現在還在復旦大學任教。既然學位都是假的,那陳春花已經從北大離開,復旦是不是也應該展開調查?
牽扯到南大則是因為陳春花在取得了外國的博士學位後,回到南大開展了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南大在招收博士從事科研工作的時候不會進行嚴格的篩查嗎?
以一己之力使3所名校受到質疑,陳春花教授肯定內心早已掀起波瀾,回首她的前半生,可以說是“成也華為,敗也華為”,陳春花離職後眾人仍不買賬的情緒恰恰反映了眾人對高校的重視,在學術氣息濃厚的高等校園裡,本就不該在師資建設上出現半點差池。
大學老師最重要的作用是“穿針引線”,而不是“渾水摸魚”
自家孩子正在讀大學,家長自然會對高校的發展非常關注,可家長的關注讓部分高校忽略了家長的真正需求,學校以為有所謂的名師就能製造噱頭吸引更多學生,但家長最在乎的是孩子能不能遇到好老師,真正的學到知識。
而“好老師”的定義不是學歷有多高、也不是研究成果有多少,而是能不能真正地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有些高學歷人才並不適合當老師,學生能感覺出來。
大學老師基本都取得了碩士學位,可大學老師最重要的作用是“穿針引線”,也就是引導,傳授再多知識不如讓學生們知道專業的發展方向以及認清自己,知道自己適不適合研究,才知道畢業後該找工作還是考研。
因材施教很重要,這一點需要深耕教育的老師自己研究,身為老師,知名度再高但教育不好的學生也不受歡迎,所以各高校在招收教師的時候真的要純粹一些了,不要再學歷至上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出現第二個“陳春花”。
筆者寄語:學歷越高的老師,越是容易在大學任教,在大學任教的老師們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結識的人群層次也不一般,但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要保持純淨的心靈,讓科研工作更純粹一點。
陳春花的成名猶如“曇花一現”,相信每個高校的老師也都不想以這樣的結局收場,所以還是要低調為人,不要被有心之人抓住機會做文章為好。
今日話題:你覺得南大復旦應該怎樣解決這件事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