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學畢業季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當年考了好分數進了好學校,可是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在工作選擇上,居然比當年高考填志願還要沒有把握,工作遙遙無期,或者工作和自己的目標相去甚遠。
比如很多醫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即便 按照目前志願填報的熱門榜單來看,總是位居前列,可是一些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卻發現並沒有如想象中那麼容易找工作。
所以,專業並沒有絕對的好壞,除了社會的認可程度之外,有時候,是否好專業,還和本人性格脾氣、家庭背景等,都有密切的相關作用。
一、不喜歡的不要學
有些學生,明明他們的興趣點在別的領域,但是隻是因為這些領域相對偏門,或者將來就業的機會稍微有些欠缺,於是在熱門專業好找工作好賺錢的號召下,或者在父母的威逼利誘之下,開始學醫,結果可想而知,有些學生以退學從事參加高考了事。
二、家庭貧苦的不學
很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覺得醫生是吃香的職業,而且收入比較高,對於家庭貧困的學生來說,正好是一個良好的改善家境的機會。其實,醫生的收入和很多因素有關,越老級別越高,其收入才會比較高,但是要混到副主任醫生,起碼在畢業後十多年了。
另外,醫生變現週期太長,一般需要五年制,然後還要經過幾年才能拿到醫生執業資格,所以,對於家庭經濟的改善不能及時提供幫助。
三、急於掙錢的不學
正如前面說過的那樣,醫生在到達一定年齡之後,他們的經驗豐富了,級別提升了,收入自然也就達到中上水平。可是想要達到理想中的水準,需要在畢業以後十多年才能實現,有些醫院級別低一些,想要掙大錢的願望可能還要往後挪一挪。因此,心急吃不得熱豆腐,急著想要通過大學所學知識馬上變現的,建議選擇其他專業。
四、理科差的不學
無論是臨床醫學還是其他醫學專業,都屬於理科專業,對於這些學生來說,需要足夠深厚的理科功底。尤其是數理化的成績,一定要比較突出。因為在醫生從業的過程中,經驗的累積需要通過一些理科邏輯的思維,才能更好地習得。
五、不愛記憶的不學
大學期間對於很多醫學常識的理解,包括將來做醫生以後,對於各種病症的基本表現等等,都需要一些機械化的記憶,說得通俗點,必須要有死記硬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將基礎醫學知識儘快地掌握清楚。比如去就醫的時候,什麼樣的病症,需要開什麼樣的藥,醫生不會拿了筆記本去查閱,這就需要依靠日常的記憶養成。
六、不能吃苦的不學
有人說,學醫需要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一點沒錯,因為醫學技術一直在進步當中 ,新的治療方法和手段,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更新,醫生需要及時掌握最新的知識,才能對病人的病情有較高質量的診療方案。
七、粗心大意的不學
醫生的職業非常特殊,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需要醫生保持足夠的細心,去觀察病人身體的每一個細節,然後根據這些細節差異,結合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準確地判定出病人身體出現的是什麼問題,需要如何去解決等等。
八、沒有耐心的不學
很多人形容醫生的時候,總是用“緊病慢先生”來形容兩個方面的差距。病人的病,身體不舒服當然心情煩躁。不過醫生可不能被病人帶動,一定要沉著冷靜,無論病情多麼緊急,都要一點點地問清楚前因後果,然後通過自己的經驗判斷,給出合理的診療措施。
九、不懂交流的不學
對於醫生來說,他們掌握了專業的知識,一些病症,在醫生看來很稀鬆平常,但是對於病人來說,他們沒有專業知識,所以難免會惶恐,甚至會根據一些經驗和網絡流言,做出自己的一些判定,還可能質疑醫生。
對於病人的這些不理解等,醫生一定要耐心,哪怕病人及其家屬有不理解的地方,也要掌握病患心理,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儘量讓病人配合醫生的診療方案,才能贏得病人的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