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當前,正處於各大高校發放錄取通知書的時間,經過了高考之後漫長得令人煎熬的等待,考生們終於陸陸續續收到了心儀的錄取通知書。家長們紛紛到各大酒店舉辦升學宴,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校長的孩子考上了大學,舉辦了一場“低調”的升學宴

妻子在縣三中教數學,去年被提拔為教導處副主任,分管學校的教研工作。昨天下班回來,她告訴我,他們學校校長的兒子考上了大學,禮拜六要舉辦升學宴,問我要不要去參加。

那還用問嗎?當然要去參加了。他是校長,妻子在教導處工作,即便妻子升職憑的是自己的實力,但因為區區幾百元而得罪他,沒必要。我告訴妻子,多包幾百塊,湊個一千,說不定校長一高興,妻子就是正主任啦,那錢不就回來了嗎?

妻子嘴上罵我“勢利眼”,心裡還是默默地認可了,包了個1000元的大紅包,週六上午,騎著小電驢就出發了。我特別討厭喝酒,也不喜歡應酬,就沒有一起去。

不到兩小時,妻子就風塵僕僕地回來了,我覺得好奇怪。按照一般升學宴的程序,兩個小時完全搞不定,今天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伙食好嗎?客人多嗎?校長的孩子錄取的是什麼名牌大學?

妻子告訴我,升學宴是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小餐館舉辦的,客人蠻多,有十幾桌,伙食不錯,但是校長沒來,孩子也沒來。校長的老婆來了,她告訴大家,校長臨時有急事出差了,孩子很內向,膽子小,死活不來參加,沒辦法,請大家諒解,希望大家吃好喝好。

自始至終,校長的老婆都沒有說孩子考上的是哪所大學。菜上桌後,大家互相敬了一會兒酒,一頓狼吞虎嚥,吃飽喝足,很快就散席離開了。妻子很奇怪,明明校長一直在學校,怎麼突然就有了急事?而且,升學宴的主角竟然沒有露面。這次升學宴為什麼辦得如此低調?

本來是一種“喜宴”,但很多升學宴都變味了

升學宴起源於“謝師宴”,它是一種“喜宴”。正常來說,舉辦升學宴有三個目的,一是表達對恩師們辛苦培養的感謝之情;二是表達家長和學生“金榜題名”的喜悅之情;三是,表達親朋好友們的崇尚和恭賀之情。

這位校長舉辦的升學宴,只是親朋好友參加了,並未邀請一名孩子的“恩師”,校長作為“大家長”,學生作為升學宴的“主角”,似乎都刻意“迴避”了。種種“跡象”表明,這不是一場正常的升學宴。縱觀當今社會,有很多升學宴都變味了。

有的變成了“炫耀宴”或“吹捧宴”。讓孩子穿上“狀元袍”,花錢請一群人扮成隨從,敲鑼打鼓,吆五喝六,招搖過市,趕往酒店;在辦宴的酒店外牆掛滿條幅,猶如舉辦一場盛大的慶典;成捆成捆地購買菸花爆竹,辦宴現場,火樹銀花,震天動地;拍下升學宴的照片,配以高考成績、錄取通知等,在朋友圈廣泛發佈,似乎要向全世界宣告,唯恐有人不知道。如此等等,極盡炫耀、吹捧之能事,其實是虛榮心膨脹,大腦一時發熱所致,令旁觀者鄙視甚至反感。

有的變成了“炫富宴”或“攀比宴”。當今,辦升學宴也很內卷,你辦8桌,我就一定要辦10桌,你定四星級酒店,我就定五星級。有人將多年不往來的朋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統統都發了請帖。講規模,講排場,講規格,講檔次,不惜重金,在與同事或同學的比較中,一定要壓人一頭。表面上看是尊師重教,實際上是藉機炫富,展示雄厚的家底和非凡的社會地位。

有的變成了“斂財宴”或“募捐宴”。但凡有親戚朋友辦升學宴,被邀請者都難免要“紅包”奉上,現在好了,自己家孩子考上了大學,不論是什麼層次和類型的學校,辦“升學宴”是必須的,否則,多年來送出去的“紅包”不就打水漂了嗎?更有甚者,憑藉自己的身份和權勢,以為孩子辦“升學宴”為名,明目張膽地大肆斂財。當然,也有少數教師在學生家長辦“升學宴”之時,或明或暗,向家長索要紅包的。“升學宴”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交易。

有的變成了“困擾宴”或“騷擾宴”。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今年暑假期間,她先後參加了10多次升學宴,幾乎每週都要參加1至2次,奔波於各大酒店之間,每次隨禮300至1000元不等,陪著笑臉說著大同小異的奉承話,“升學宴”不僅給她造成了不小的經濟壓力,而且使她感到很疲倦,很辛苦,弄到她都不敢接電話了。

筆者的一個建議

孩子升入更高一級的學府深造,尤其是考上了名牌大學,的確可喜可賀。大家都很高興,圍在一起吃一餐飯,表達一下喜悅的心情,無可厚非。但是,當今“升學宴”已經變味了,怎麼辦?

最近,有的地方別出心裁,以社區、村或學校為單位,將考上大學的學生集中在一起,舉辦一場“升學禮”,大家都來為他們表示衷心的祝福,這種方式既簡便,又隆重,也很有意義。

筆者提個小小的建議,取消“升學宴”,代之以“升學禮”,新事新辦,大家覺得如何?

5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雍正憑什麼勝出?原因有三,第三點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