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70後80後在職場中越來越少。這一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且越來越嚴重,所以,這個問題也是一種高質量的問題,希望引起社會層面的關注,集思廣益,頂層設計,探索解決的有效措施,逐步緩解這種現象,讓社會和職場演變得越來越美好。

我們觀察職場,可能會有“倖存者偏差”效應:70後80後都活在這個世界上呀,都要負重前行、養家餬口呀,為什麼在職場上會感覺他們越來越少了呢?這種感覺,在體制內單位是不明顯的,70後80後依然活躍在各個崗位上,並沒有流失多少(本回答就不展開寫了);在體制外(私企、民企、外企),70後80後正在快速流失,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才會流行“35歲、45歲、49歲”現象。

【一】體制外(私企、民企、外企)職場,70後80後正在加速流失的現象和原因。

第一,這個社會的產業結構調整,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在知識和技能方面都沒有及時跟進。這個世界,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且迭代加快,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也一點不為過。其實,我們的高中、技校、職高、大學本科、研究生等教育並沒有及時跟進,甚至遠遠落後於社會發展的速度。很顯然,職場優先淘汰那些年齡大、知識老化、技術落後的70後80後群體,年輕群體的知識和技能雖然也沒有跟上,但是,他們更有培養潛力、勞動力成本更低,所以,年輕化就是一種必然趨勢。

第三,這是企業自我進化的必然選擇。年輕化,不僅僅在互聯網、高科技、金融資本等領域普遍存在,在一些傳統行業也會發生。一些互聯網大廠為了形成內部的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確實在清退年齡偏大的員工。是他們不優秀嗎?不是的。他們相比其他小公司或傳統行業同職級的人員來說,他們依然是非常優秀的。淘汰優秀的中年職員,這是企業自我進化的客觀需要。因為他們確實屬於優秀人才,所以,這些大廠把“淘汰”說成“畢業”或“向社會輸送優秀人才”,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中年職員的自我選擇。70後80後在職場上面臨著職業與生活的雙重壓力,有些人會選擇主動離開職場。主要有幾種原因:一是為了照顧孩子,夫妻雙方總有一方要放棄職業,迴歸家庭;二是為了要二胎、三胎,夫妻雙方也要有一方需要長期離開職場、迴歸家庭;三是生活成本大幅提高,比如,三胎家庭、雙方四位老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有些中年職員靠工資已經難以支撐,因為自己積累了一些資源、知識、技術和資金,主動辭職創業;四是中年職員面臨上司和年輕新人的雙重積壓,心理不平衡,難以調適,乾脆選擇辭職。

五是受“口罩”年代和國際形勢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很多行業受到嚴重衝擊,裁員、倒閉等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大量勞動力和人才流入社會。由於其他行業也不景氣,消化就業的吸水池的容量也在減少,一方面是輸出大幅增多,一方面是接納能力大幅減弱,導致大量70後80後只能待業或失業。根據前幾天的統計數據,各個年齡段的失業率都有所上升,這是階段性的時代背景造成的。

六是受到人才“供給側”大幅度的擠壓。今年應屆畢業生創出1076萬人的歷史紀錄,前兩年沉澱的未就業的往屆生也是天文數字,培養通用型社會技能人員的職高、技校也輸送大量技能人才,供給側呈現出“大水漫灌”的嚴重局面,年輕人的超量供應,讓經營困難的企業啟動了置換計劃,把工資高的中年人置換為人工成本低廉的年輕人,導致70後80後被擠出的現象非常嚴重。

七是智能化、機械化的崛起導致大量職業被淘汰。根據新版的職業大典,今年又消失了660個傳統職業,誕生了500多個新興職業。被淘汰的傳統職業,則直接導致了大量中年人失去工作崗位。然而,新興職業適合年輕群體,排擠中年群體。比如,一個著名港口,原來需要200個工種2000多人來運營,現在實行全部智能化、自動化、機械化之後,只需要20個工種200多人就夠了。如果你去現場就會看到,原來人員流動、熱鬧非凡的碼頭,如今只有無人駕駛的配送車輛在平穩地穿梭。

【二】70後80後從職場被擠出後去哪裡了?

一是順應“自上而下”的規律,向其他企業流動。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很多優秀的中年職場人士只能“降低身價”,從高薪行業向低薪行業流動、從知名公司向中小企業流動、從中高職位向中低職位流動、從一線城市向其他城市流動。

二是順應“創業風潮”,向創業方向轉型。很多優秀的中年人才,利用自己的技術、資源、經驗、人脈和積攢的資金,開個小公司、做個小生意,懷揣著“自己當老闆、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其實,這個方向的風險程度已經創出了歷史紀錄,中小企業的2年存活率已經跌至了18%以下。

三是找不到合適工作的中年人向低薪、低門檻、低技術含量的通用職業流動。很多失業人員,找不到工作,也不敢創業,懷著一顆“臨時過渡、養家餬口、等待機會、東山再起”的心態,紛紛加入送外賣、送快遞、開滴滴等技能職業,也有的加入保安、保潔、家政等服務大軍,還有乾脆自己擺攤、開店、做小生意。

四是向自媒體、直播帶貨等互聯網+行業流動。很多中年人,找不到工作,也不敢創業,更不捨得彎腰打工、送外賣、擺地攤,他們選擇了做自媒體、做電商、做直播等新興職業,在家裡給自己打工,減少房租、交通等成本,促進了這一行業的方興未艾。

五是其他渠道。有些中年人選擇了炒股、投資;有些中年人選擇了打零工;有些中年人選擇了迴歸家庭、照顧家人;有些中年人依靠早年的積蓄,靠利息、房租生活;有些中年人實現了財務自由,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等等。

【三】70後80後應該懷著“未雨綢繆”的心態,積極面對生活的難。

未來幾年,我們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國際問題、經濟問題、口罩影響、產業結構調整、智能化崛起,依然會加重70後80後被職場擠出的現象。這是社會的陣痛,這是時代的趨勢,這是不爭的現實,也是無法逆轉的潮流。其實,比中年人更焦慮的是16-24歲的青年群體,根據統計局7月份的數據——16-24歲的青年人失業率升至19.9%。中年人面臨的就業和穩住職業的壓力都非常大。

70後80後,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要在各大網站發佈的《7組數字帶你看7月中國經濟》找答案。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工業生產穩定增長,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長較快;服務業繼續恢復,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市場銷售持續增長,升級類商品銷售較為活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貨物進出口較快增長,貿易結構持續改善。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要選擇朝陽行業。比如,新能源領域,新經濟領域,新科技領域,我們要轉型進入這些未來的爆發行業,行業發展,崗位才會多,職業才會穩定,個人成長空間才會大。

第二,要選擇第二產業。中年人要向高端製造業、智能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轉型,努力找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三,要選擇潛力地區。一線城市具有虹吸效應,所有人湧向一線城市,大家都要承受更高門檻的競爭。中年人跟年輕人去硬“卷”,是不具備優勢的。可以向未來產業大發展的地區流動,比如,南方一些城市,成渝地區,等等,與地區經濟騰飛共成長、共分享。

第四,要堅持保守策略。這個形勢不穩定,一定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不要輕易創業,不要輕易投資,不要冒險炒股,不要盲目“養基”,守住自己的家底,先養家餬口,再觀察形勢,千萬不要衝動投資創業,失敗後沒有翻身的機會。

第五,要採取過渡性的策略。如果找不到工作,也不要荒廢自己,可以先從事送外賣、送快遞、跑滴滴、擺地攤、打零工等臨時就業方式。但是,不建議身體不好的人去做這些職業,勞動強度大、交通風險大,得不償失。可以臨時從事保安、保潔等職業,雖然收入比較低,但是勞動風險小。成年人要論利弊,如果受傷或累病了,就得不償失了。

第六,要探索新興職業。中年人就不要去拼體力了,更不要盲目投資、燒錢,可以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比如,自媒體、電商、直播等職業,在家裡就可以做,投入少,風險小,勞動強度低,同時也能發揮中年人的經驗、閱歷、知識儲備等優勢,確實是一條較好的路子。

第七,要保護好自己。中年人,原則上就不要遠離家人去外地打工了,工資很大,還不夠租房、探親路費的,如果在外地生病了、受傷了,家人也照顧不上,還可能成為家庭的“拖累”。也不要輕易從事勞務派遣、業務外包性質的工作,沒有多少保障,缺乏安全感,更沒有發展空間。

4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高中生補課效果不明顯,還有必要補課嗎?過來人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