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教育不僅關乎個人發展前途,更關係到社會發展動力。越是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口的平均學歷就越高。

我們很多家長以為,按照現在的高考錄取率和高校畢業生數量來看,大學生已經一點不稀缺了。但實際上對比發達國家,有高等教育經歷的人群所佔比率還是落後的。

不過現實地說,國內的求職環境也不一樣。高校生越來越多,也意味著同樣的學歷,放在現在,找工作的難度係數明顯提高。看到很多大學生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些人又開始質疑學歷的價值了。

都說“學歷不等於能力”,看完央企招聘標準,有些人“打臉”了

人的認知總是要隨著外界而變化的,以前很多人深信“知識改變命運”,考大學就是普通學生“最好的出路”。

現在我們偶爾就會在網上或現實裡,看到從小學習成績很好的同學,畢業後因為沒有找到體面的崗位;或者難以適應工作,跑去做騎手、服務員等不需要學歷的職業。

尤其是自己娃學習不好,或者沒有用心培養後代的家長,甚至有點“幸災樂禍”:看吧,成績好的人離開學校不是跟我們一樣的起點嗎?不過,這種思維很明顯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

往往是“意料之外”,不太符合常規想象的事情,會被我們關注。可倘若看到少數高材生“淪落至此”,就否認了學習能力帶來的價值,就有些狹隘了。

不要說公務員、事業單位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就算是企業中那些福利待遇好些的,招聘門檻也足以讓學歷較低的人望而卻步。

以比較典型的央企為例,它們比普通國企的地位還高,多半是很關鍵的行業,在工資待遇和穩定程度上屬於企業裡的佼佼者,比如石油、電網、菸草單位等。

這類央企本身集中招聘的次數就有限,雖然公告中寫著“要求本科學歷起點”,可實際錄取名單出來後,你會發現基本上都有很高的標準。

比如中國電子集團總部的一批新員工,五十多個名額裡清一色的博士生,而且不乏985名校背景。想起張雪峰老師曾經說過的一段話,還真是有道理。

“他們都說學歷不等於能力,但是百強企業只會去知名大學開宣講會,而不會去末流學校招聘”。很多央企公開招聘時,幾乎很少考慮普通二本生和大專生。

很多人可能在簡歷篩選步驟,已經被淘汰;即使入圍了筆試、面試,也常因為競爭者太優秀而少有“上岸”機會。“專升本”就更不在央企考慮範圍了,對於認為學歷沒有價值的人,是不是“打臉”了。

“學歷不等於能力”,可以用來鼓勵畢業生,但不能成為忽視教育的理由

列舉了大企業的招聘標準,並不是否定這句話的意義,“學歷不等於能力”這種理念本身是沒有錯的。

而且它在告誡我們,不管學習什麼理論,最重要的是能夠應用。如果只是會做題,不懂得適應工作需要,很難在職場有作為。

但是任何道理都需要考慮具體情況,當我們說學歷跟能力不等同時,常常是用來鼓勵畢業生繼續努力的初衷。

職場跟學校的學習方式不同,如果因為自己學歷不夠高就失去自信,很可能錯過了提升的機會。站在這個角度看,只要工作以後保持進取心,依然有逆襲的可能。

但是有些人誤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反而把它當成了忽視教育的理由;因為看到有些學歷高的畢業生,沒有找到好工作面臨改行,於是就簡單地認為培養大學生缺少意義。

這樣的思維,不僅讓自己難以進步,甚至還可能耽誤了後代的培養。考上好大學確實不等於以後能賺很多錢,但不可否認的是,學歷決定了大多數人就業的起點。

如果忽視了後代的教育,連家長都不重視學習成績的話,那麼學生們改變的可能性就更低了。當然,家裡條件優越、認為並不需要用學歷“鋪路”的情況除外。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學歷與能力的關係呢?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適合什麼樣的考生報考,就業方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