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關於父母和老師的,只有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接觸到優秀的學生。在互聯網時代,事情變得更加簡單。教育形式多種多樣,教育手段“應時而生”。過去,家長和學校只能通過召開家長會來保持聯繫,現在如果不同意,就聯合起來。微信群作為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橋樑,似乎一切都可以通過在線保持聯繫來解決。創建父組有利有弊,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驚喜”。
班上的家長們衝著“土味英文”無奈只好換成了拼音,滿屏尷尬。這是一群人被意見分歧所吸引的時候,就連學生的父母也無法逃脫。父母經常被各種群聊所吸引。
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拉之前,只能“躲”在群裡默默觀察。漸漸地,家長們“談群”,生怕對群有“無理要求”。家長群一開始是沉默的,突然被告知要“炸群”,群裡的家長們頓時不安起來。老師只說了一句話:從現在開始,家長團需要用英語交流,家長的迴應才是真正的“世界觀”。大家都答對了:手到,也讓老師大吃一驚。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位父母有很嚴重的“叛逆心理”,老師也說不完神的回答,只能用幾句話迴應:老爺子聽話。為了避免尷尬,父母也會找藉口結束這種情。在家長群裡,老師完全無視家長的知識水平,立即發出警告要求說英語,這顯然是對家長的不尊重。
家長群作為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一種溝通方式,不應該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有效的溝通才是本意。家長群體的迷惑行為,家長喜歡這樣“好去處”。家長團的初衷是組團是好事,方便溝通,及時得到孩子在學校的第一手信息。但也正是因為在育兒群體中,這類家長較多。大多數家長會逐漸按下按鈕,以免分散組隊開始時的熱情,也避免跳過太多重要的組群通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