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有網友覺得「棄醫從政」是大材小用,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近日,一位90後清華女醫學博士擔任副市長新職務的消息火了,#清華大學,#女醫學博士,#90後,#副市長,多個標籤集於一身,迅速引發熱議。

據悉,照片中的女孩叫陳楠,是地道的四川女孩,1990年出生,畢業於清華大學醫學部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

公開資料顯示,陳南2017年參加工作,2020年任金堂縣龜龍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21年9月6日,成都市委組織部發布幹部任前公示,陳南擬任區(市)縣政府副職,主要負責市場監管、知識產權、食品藥品監管、衛生、健康、醫療保障和疫情防控等工作。

一般情況下,博士生進入公務員隊伍,設正科級,2017年參加工作的陳南經過5年的工作晉升為彭州市(縣級市)副市長,從政生涯穩步推進,陳南說:"我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瞭解我,讓更多的人瞭解我,事實上,這並不是 "棄醫從政 "的第一個例子。

2019年,丁香園開展的 "醫生職業意向調查 "顯示,84.4%的醫生曾考慮過轉行,其中近一半的醫生,轉行後最想從事的職業是公務員和教師。

這是第一次有醫生辭職賣饅頭做餐飲,醫學生放棄考試做麵包,醫生轉戰淘寶店賣寄居蟹等消息,一時間成為輿論的焦點,有人說,轉行是好事,醫生太累了,不掙錢;也有人認為,醫生本身就很難培養,轉行是不是浪費人才?看看這些曾經的熱搜英雄們的下場吧:辭職賣饅頭的女醫生已經開了9家分店;放棄考試開包子鋪的黃曉斌選擇了自己真正的愛好;從三級影像科辭職轉行賣寄居蟹的鄧思亮,在直播室的月交易量能達到20萬以上。

這一次,已經在新聞中出現了三年的白軍有了自己的團隊,為數千家企業提供了服務,還免費幫助100多家企業度過了疫情。在評價自己的新事業時,白軍說:"就像學醫一樣,幫助有需要的人是非常有價值的。

2021年,北京大學的基礎醫學博士郭白虹來到安徽省參加選拔考試,根據安徽省的規定,他必須到基層工作兩年,他在安徽省肥東縣石塘鎮紅光社區的村委會擔任村主任助理,這也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如果是生化環境材料、歷史、哲學等學科的博士進入基層,或者放棄專業,因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侷限性,網友們會給予淡淡的理解態度,然而,這種認知標準一旦轉移到醫學博士身上,似乎就帶著 "學醫要治病救人,否則就是浪費 "的嚴厲指責,除了剛剛步入仕途的郭伯雄,還有兩位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的陳南,安徽省原副省長蔣作君、現任福建省委書記尹力等人也是醫學博士出身。

在傳統的認知觀念中,名校畢業生,尤其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應該從事含金量較高,要求高學歷、高學識、高門檻的工作,名校畢業生,高學歷與 "身份 "不匹配的職業,是一種浪費。

有論者認為,這實質上是一種職業觀念的偏見,在現實環境和個人選擇的雙重影響下,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選擇,名校、高學歷的畢業生在很多行業都會成為稀缺品。

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學會這3點,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