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有人預計從今年開始,華人口將進入負增長階段,就是說出生人口將低於死亡人口,人口規模將開始持續萎縮。這也許是第一次出現和平年代人口規模的下降了,而且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對於人口出生率下降導致的問題和後果,許多人都說過了,一些後果及案例都有相關文章可以看,或者說大多數關心這個話題的人也都知道。

我在這裡主要關注的內容是該如何解決出生率的持續下滑,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措施才能化解這個問題。

首先,要搞清楚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人口出生率下降最直接的原因其實就是撫育成本的飆升,讓許多人和家庭負擔不起,也自然就限制了生育意願。有人估計目前城市家庭撫育一個孩子的成本是35萬元,一些落後城市和鄉村可能要低一點,但這裡面沒有男孩子成人後結婚所需要承擔的費用,如果加上可能更多。

另外就是生育本身帶給家庭的收益卻幾近於無,由於目前教育要求的提高,大多數人大學畢業後都已經到了二十幾歲,如果再念研究生,博士將會更晚進入就業市場,這種情況下家庭從孩子身上所獲得的利益要延遲到二十幾年,甚至三十年後,於此同時,負擔的成本卻是持續由家庭來承擔。

雖然從生育意願上來說,功利思維不見得佔據主流,但成本收益比一定是一般家庭需要考慮的內容,因為對孩子的投入是持續的過程,也是家庭開支的主要負擔。畢竟成人是在不斷創造收入的,而孩子才是一般家庭主要的開支來源,如果撫育成本增加,那麼繼續生的意願就會降低。在這裡面的撫育成本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支出,還包括時間上的投入以及照顧小孩導致工作上收入的損失。目前許多家庭將照顧小孩的事交給了老人,實質上就是由上一輩來承擔了照顧下一代的成本,但實際上這個成本仍然還是成本,也是需要支付的。

所以,生育率下降的本質,其實是家庭承擔了撫育孩子的成本,但收益卻並不明顯,或者說,回報來得太晚,況且有時候還未必有回報。這點要比農業社會七八歲就開始到地裡幫忙差太遠了,十幾歲就相當於一個成人勞動力,更加沒法比。也就是說,現代社會撫育孩子的成本讓家庭承擔了,但培養成才的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卻沒有獲得合理的補償,學過經濟學的同學都知道,具有正外部性的供應總是不足的,需要在其他方面將這個正外部性給予補償,才可能獲得充足的供應。

其次,現代社會財富創造模式及分配模式與人口繁衍模式相悖。

前面說現代社會由於養育成本由家庭承擔,而收益卻由社會所佔有,導致人們生育意願降低,這裡面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在農業社會即使統治階級壓榨老百姓,但老百姓仍然願意多生孩子,而進入現代社會後,卻不願意生了呢?

其實這就涉及現代社會的財富創造機制和分配機制了,原先農業社會時,財富創造單元主要是以家庭為主,家庭勞動力的多寡,直接影響家庭收益和家族地位,這才是農業社會願意多生孩子,多養娃的原因。而進入現代大工業時代,財富創造的主要單元變成了以機器大工業為代表的工廠和企業,這個時候,家庭財富多寡就與人口不再相關,人也成了構成生產一環的要素。工廠或企業給予一定的工資作為支付勞動的報酬,而這個報酬僅僅是所創造財富極少的一部分,而且該勞動和財富產出並不直接相關,畢竟個體的勞動只是生產鏈條上的一個小步驟而已。在如此複雜的大生產模式下,勞動者個體能拿到手的報酬也僅僅是滿足自身需要的基本生活資料而已。

說到底,農業社會生活水平不高,但個體所創造的財富可以滿足五人以上的生存,即使被地主或者統治階級拿走一半,還能留下滿足兩人以上的生存財富。此時,家庭勞動力越多,能夠留下的財富也就越多,多生孩子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的,但現代社會勞動要素所獲得的財富報酬在滿足自身需要之後,幾乎很難有剩餘,當然兩者的生活水平不可相比,但也一定是當時主流的生活水準。

現代社會給予勞動要素的報酬也是主流生活水準的報酬,但要用這個報酬來滿足兩人以上同樣水準就有點勉為其難了,這也就是許多家庭女性也要參與的勞動當中去,才能維持養一個小孩而生活水準不降低的原因所在,再多生一胎,就可能導致該家庭生活水平下降而低於當前主流生活水平,這才是過去只需要男性參加勞動,也可以撫育五六個小孩及女性,而現代社會則需要男女雙方共同參與勞動,才只能生育一個小孩的原因。

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個體收入的撫養比下降了,原先一人工資可以維持五人的正常生活開支,現在兩人工資才可以維持三人的正常開支。

那麼導致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就是維持主流生活的成本在增加,當吃飯問題被解決之後,家庭的生活成本不斷被消費主義倡導下的其他產品所吞噬,原先的奢侈品也成了必須品,成為不可或缺的日常需要,當主流生活的演變成為一種風尚,所有人都會潛移默化當中跟著改變,沒有例外。

第三,解決生育率下降的真正手段和途徑是什麼。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判斷出,出生率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撫育成本過高,產生的正外部性沒有獲得補償,同時,社會財富創造和分配機制抑制生育才是生育率降低的原因。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就只能從這兩方面來著手解決。

我認為最直接地解決的辦法就是將家庭成本轉移到社會或政府身上,降低家庭的撫育成本,或者對具有正外部性的撫育者給予足夠的補償。雖然通過禁止教育培訓機構可以降低部分家庭的撫育負擔,但這種禁止實質上也是教育投入不足採取的權宜之計,要知道教育培訓機構的湧現,本質上是教育資源的稀缺導致的內卷,禁止本身不能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必須要加強教育上的投入才是正理。而教育上的支出,也是撫育很大一部分成本,而政府投入的增加,也自然會消減掉家庭的投入。部分城市對生育二胎、三胎的家庭予以金錢上的獎勵或補貼,也是降低家庭成本的一種手段。

實際上還有個成本屬於無形成本,就是接送小孩上學的成本,對於很大部分家庭來說也是非常大的負擔,而這個矛盾的化解還需要社會予以關注和群策群力去解決。因為對於多孩家庭來說,小孩上學同校還好,如果不同校,那接送起來就是非常麻煩的事。

對於解決財富創造和分配的問題,解決起來就非常困難了,但這種財富創造機制和分配方式誰又肯定會是永遠的呢?畢竟所有的社會產物都是歷史階段的產物而已,生產方式的變更自然也會引起財富分配方式的變革,而這種變更看起來也似乎不遠了。實際上這種財富創造方式的變革才是真正決定性力量,而人口問題只要還是在既有的生產方式上,就是無解的,化解成本問題也只是延緩問題的發生而已,並不能真正破解。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口問題難道不是對現有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的一種警示嗎?難道不是告訴人們,這樣下去人類不是走在滅亡的路上嗎?

現象後面難道不應該是需要我們思考更本質的東西嗎?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博士、碩士、研究生哪個學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