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小學語文中常用的12種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設問、反問、反語、對比、反覆、引用、借代。下面就依次舉例說明:

1,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

其作用是將表達的內容說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印象。舉例:

沒有賭氣,沒有沮喪,兒子的臉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剝豆》)

這裡將兒子的清澈笑容比喻成山泉,體現出兒子性格上的清純、爽朗和勇敢,表現出兒子勇於正視成功和失敗,勇於面對生活,不虛榮的性格。

2,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其作用是使語言更加活潑、生動、形象。舉例: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髮,當起風的時候,頭髮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髮,全被風梳掉了。(《你一定會聽見的》)

這一段話將蒲公英擬人化,使蒲公英具備了人的動作——梳頭,生動地描寫了蒲公英被風吹動時的情景。

3,誇張。是指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其作用是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舉例:

穿灰制服和長筒皮靴的憲兵,穿便衣的偵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擁而入,擠滿了這間小屋子。(《十六年前的回憶》)

這一句話中“擠滿了這間小屋子”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烘托出當時情勢的緊張和危險的氣氛。

4,排比。就是用一連串結構相似、內容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來表示意思。

其作用是加強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更強,條理性更好,利於表達強烈的情感。舉例: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著那向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兒工夫變出一匹馬來,一會兒工夫變出一條狗來,那麼變著。(摘自五年級課本蕭紅《呼蘭河傳》選讀)

這段話通過排比的引導詞“是不是”組成了排比句式,加強了語言的氣氛,表達了作者對幼年生活、對祖父的懷念之情。

5,對偶。是指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平仄相對的一對語句表達相反或相關的意思 。

其作用是使句子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舉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采薇》)

對偶修辭在古代詩詞中非常常見,隨著語言的發展,在現當代的文學作品中也逐漸較多地使用著。

6,設問。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其作用是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舉例:

我心頭微微一陣,是什麼時候聽到過這句話來著?奧,對了,那是很久以前了。於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憶。(《燈光》)

這裡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給出答案,這就是設問的修辭,引起讀者的注意,也開啟了下文。

7,反問。就是反過來問提問的人。其特點是隻問不答,答在其中。

其作用是加強語氣,引發深思,激發讀者情感,加強讀者印象,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舉例:

看來我的時裝展不得不推遲了——不然,就只能展出為縫成的衣服了。對呀!我為什麼不可以搞一個不是成衣的時裝展呢?(《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這裡的“我為什麼不可以搞一個不是成衣的時裝展呢?”這個問題就是反問,作者雖然沒有明確給出回答,但是不需要答案讀者已經明瞭作者的意思了。

8,反語。是指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

其作用是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舉例:

幹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白公鵝》

這句話中“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就是反語,是從“它”的角度來做出的自以為是的錯誤判斷,具有諷刺效果。

9,對比。就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

其作用是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舉例: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臧克家)

這句話突出了有的人活著如行屍走肉,而有的人卻死得其所、重如泰山。

10,反覆。就是通過一遍一遍地重複個別詞語或句子,以達到強調的目的。

其作用是強調某個意思或情感。舉例: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圓明園的毀滅》)

這裡通過重複“不可估量的損失”強調了對圓明園的毀滅的痛惜和遺憾。

11,引用。就是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名言等),提高表達效果。

其作用是使證據充分,加強說服力,語言凝練,富啟發性。舉例:

在中國古代詩文中,總有什麼東西給月亮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勝數。(《月是故鄉明》)

這句話中引用了“山高月驍”“三潭印月”這兩個詞語,是為了論證前面的“總有什麼東西給月亮當陪襯”,增強語言的說服力。

12,借代。就是不直接說明事物,用與它有關的其他事物來稱呼它。

其作用是引人聯想,使形象更突出,特點更鮮明。舉例:

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演講》)

這一句話中後面的“李公樸”就是借代,用李公樸借代具有李公樸精神的千千萬萬的人民。

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的無理要求不能滿足而哭鬧,此時父母需要堅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