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有必要上輔導班嗎?資深教師表示:如果是這類學生建議上。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中小學階段不能送孩子到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接受輔導,提出的理由是,作者說了幾點理由:第一,中小學課程內容簡單,沒有必要去輔導班;第二,過早上培訓班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第三,一旦在中小學開始校外輔導,到了高中肯定吃不消。
不可否認,這些理由是有道理的,一些初中生過多地參與輔導班,他們的大腦受到過度刺激,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作為一個在基礎教育前沿教書多年的人,我認為至少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如果他們有能力,應該從小學和中學階段就參與到課堂和輔導中,目前,這些學生可以被稱為 “原生家庭缺失”的學生。
不明原生家庭是一個泛指,包括父母離婚、父母一方或雙方死亡、父母長期在外工作並將孩子交給祖父母照顧等各種情況,為 "原生家庭不詳 "的學生提供兩種類型的課程:一種是以學習為目的,一種是以心理諮詢為目的,以一個父母離異的家庭為例,許多出生在這種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剝奪了父愛或母愛,與父親或母親單獨生活。
缺乏來自父母一方的愛,會導致極度內向和叛逆的性格,以及極度的自卑,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可能偏離常規,他們的個性可能變得古怪,如果孩子的這種變化沒有得到科學干預的指導,他們可能會步入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他們的未來可能會變得極其不確定,然而,在許多離婚家庭中,撫養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無法在照顧孩子的同時謀生。
他們不可能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他們有不良的心理傾向,就需要把他們送到輔導班接受專業指導和照顧,然而,送孩子去輔導班一定要非常謹慎,因為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輔導班,機構種類繁多,價格也從高到低,如果父母注意到孩子的不穩定,覺得有必要進行心理諮詢,要確保培訓機構有適當的資格,不要聽信培訓機構自己的宣傳。
當然,生身父母的某些因素的缺失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這並不是一個普遍現象,相對而言,“原生家庭缺失”的學生往往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不佳,在一個正常的家庭裡,父母總是知道他們孩子的學習情況和表現,每天,當孩子從學校回家時,大多數家長都會與孩子談論當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並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
晚上在家完成學習任務的時候,父母一般陪在旁邊,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回答問題,如果孩子在學校有問題,家長是第一個接受老師的 "召喚 "並去學校處理的人,對於“原生家庭缺失”的兒童來說,情況往往不是這樣,以父母都在國外工作的家庭為例,出生在這種家庭的孩子被稱為 "留守兒童",他們中的許多人被寄宿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
老人對孫子的學習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他們需要做的只是為孩子們提供足夠的食物和溫暖,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教,很多留守兒童沒有學習的習慣,學習能力低下,還養成了一整套壞習慣,經常和社會上的一些青少年犯罪分子交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花一些錢把孩子送到更可靠的輔導機構,以更好地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需要強調的是,在選擇培訓機構時,你必須綜合考慮個人需求、培訓機構的教育質量和聲譽,不能被機構牽著鼻子走,此外,送孩子去輔導班的決定不應該由家長單獨做出,而應該在與孩子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溝通並得到他(她)的認可後再做決定,這樣培訓才會有效果,才不會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