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父親或者母親陪讀,這是很常見的現象。雖然有不少人覺得父母陪讀沒必要,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理解父母的陪讀行為。尤其是當學校離家較遠、孩子學習任務很重時,父母陪在身邊,不僅能提供非常好的後勤服務,也可以讓孩子更安心、更專心。
不過,如果是孩子考上了大學,父母還繼續陪讀,人們就很難理解了。
1)
張女士女兒是某高校的大一新生,她陪女兒去學校報到的時候就在學校周邊轉了一圈,瞭解了一下房租信息,打算租個房子,陪孩子讀書。
張女士只有一個孩子,女兒是她的全部,由於家庭條件不錯,她一直都是在家全職帶孩子。孩子每天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她都安排得好好的。在女兒的教育上,也是她說了算。
或許是性格所致,或許是張女士管得太緊,女兒不太願意主動接觸同學,幾乎沒有朋友,每天在家除了吃飯、睡覺、學習,就是跟媽媽聊聊天,玩玩電子產品。張女士身邊的幾個朋友建議她鼓勵孩子去外面找同學玩玩,但她覺得這樣挺好的。
現在女兒考上了大學,要去外地生活,她非常不放心。這一方面是對女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放心,從小到大,孩子裡裡外外的事情都是她做主,突然脫離母親自己過日子,肯定不適應;另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沒朋友,孤單。
對於趙女士的這個想法,她的丈夫曾側面提醒過,認為陪讀有點過頭了,但她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一再表示:“女兒上大學,我準備陪讀4年”。
2)
筆者曾親眼見到一個母親,為了讓高三畢業的兒子適應大學生活,費盡力氣。她兒子高考成績600多分,但連煮餃子、掃地這種最簡單的活都沒有幹過。母親不得不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強迫兒子自己動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什麼家務活都沒有幹過的孩子,要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學習許許多多零零碎碎的生活常識,是多麼的痛苦。
當然,也有人支持張女士陪讀,他們覺得她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又跟媽媽特別親,在孩子身邊照顧孩子沒有什麼不妥。倘若她不跟在孩子身邊,孩子因為不適應大學生活,或者因為社交障礙等原因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那麻煩就大了。
3)
母親愛孩子,要陪在孩子身邊,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不過,我們不能讓母愛,變成一種傷害。如果母親執意要陪孩子上大學,只會把孩子帶入兩個“極端”。
第一個“極端”:孩子會變成巨嬰
“巨嬰”是指心理滯留在兒童階段的成年人。這類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沒有道德約束,同時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上大學了,就算是成年人了,他們應該獨立生活,並且有獨立的意志,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做決定。他們也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什麼都靠父母,這樣只會越來越依賴父母,變成父母的“寵物”。
父母能跟孩子過一輩子嗎?遲早有一天孩子要脫離父母的,我們必須要提前讓他們適應社會,否則會後悔莫及。
第二個“極端”:孩子會極其叛逆
很多人以為只有未成年的孩子會叛逆,其實成年人的骨子裡,也有許多反叛的東西。比如有些人,別人說一件事,他偏要反著說,不管自己有沒有理。
正常的叛逆心理大家都有,但有些人因為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長大後變得極其叛逆。而張女士的家庭,就容易產生這樣的環境。她把女兒的各種事情安排好,女兒不一定感激他,可能會覺得母親對自己的方方面面進行鉗制,並由此心生嫉恨。一旦這個情緒長期得不到化解,孩子就會愈來愈叛逆,並由此引發激烈的家庭衝突。
不管是“巨嬰”,還是“叛逆者”,在大學裡都會非常孤獨,同學們不願意與這樣的人為伍。作為大學生,既不能融入集體,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心情肯定會越來越差,心理狀態則會越來越不穩定,甚至會誘發精神類疾病。
所以,放手吧,讓孩子獨立生活吧,別再用愛的名義傷害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