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作為受到漢文化影響的儒學朝代,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完全沒有漢文化的痕跡的,直到高麗朝之前的新羅覺時期才開始慢慢地有了漢文化的影響。
漢文化在高麗朝開始出現影響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統一新羅時期,這一時期漢字已經被定義為了高麗的官方文字。
但這一時期的漢文化對於高麗的影響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因此除了有一定條件的人群之外,很少有人能熟練地掌握漢字。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那就是高麗朝擁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但卻沒有對應的文字。
而高麗朝將漢字定為了官方的文字,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認識,於是這一時期的高麗朝文化發展方面其實是有些混亂也是緩慢的。
但到了高麗朝統治之後,漢文化的影響力開始慢慢地提高,而且這一轉變主要發生在高麗朝的前期,深究其中的原因大致可以看成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高麗朝普遍存在一種慕華思想,第二點就是高麗朝開始大力發展教育促進了漢文化的影響力。
一、高麗朝初始時期漢文化開始出現了初步的影響
上述提到在高麗朝統治之前北韓半島其實是沒有文字的,這樣的社會情況其實是非常不利於文化發展的,而且也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水平。
但在高麗朝統治臨近之前北韓半島也開始有了一點漢文化的痕跡。
1、高麗朝初始時期的漢文化影響僅限於上層人物的淺層瞭解
首先高麗朝之所以會出現漢文化影響,其實與中國當時的社會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此時的中國正好經歷了盛唐時期,漢文化的影響力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周邊國家,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對外開放就是日本的“遣唐使”了。
所以說高麗朝其實與日本相似,他們原本都沒有自己本國的文字,但都有語言。
於是他們在漢文化的影響下都利用漢字作為撰寫文獻,其實就是借漢字表音,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是韓語還是日語中都有很多的漢字,但讀音卻完全不同於漢字。
即便高麗朝已經將漢字定為了官方文字,但在高麗朝漢字的普及率還是非常低的。
比如《三國史記》中記載:“二年春二月,唐玄宗聞聖德王薨,悼惜久之,遣左賛善大夫邢璹以鴻臚少卿往吊……帝謂璹曰:‘新羅號為君子之國,頗知書記,有類中國。以卿惇儒,故持節往,宜演經義,使知大國儒教之盛。’”
從這段記載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在高麗朝之前的北韓半島,也就是新羅覺時期,北韓能認識漢字、書寫漢字的人少之又少,唐玄宗送過去的悼文傾北韓之力才只有強首能看懂,並且回信。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直接原因是那個時期的高麗並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根本原因在於高麗的教育能力有限。
2、高麗朝初始時期的漢文化影響的真實情況探究
對比來看,新覺羅時期的高麗還出現文化發展匱乏的時期,而此時的中國已經處於文化發展的頂峰時期。
盛唐時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都是鼎盛王朝,而且在教育方面科舉考試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了,舉國上下都有機會學習知識。
而高麗受到唐朝的影響也推行了自己的科舉考試製度,但遺憾的是並沒有太大的效果,與日本一樣高麗也派遣了留學生前往唐朝學習。
但從結果來看極大部分的學者都沒有堅持下來,選擇了回家,所以說這一時期的漢文化影響力還是非常小的。
漢文化在這一時期的真實情況其實就是高麗朝並沒堅實的漢文化發展基礎,在這一時期雖然也出現了高麗詩人漢詩文的高潮,可是有史料記載的也就三百餘位詩人,而且流傳下來的作品少之又少。
再有就是高麗也出現了名與字,可是名與字在高麗實屬罕見,文獻資料中也就只能找到數例而已,這也表現出了漢文化的影響力還沒有很深。
二、高麗朝前期漢文化影響開始逐步發展的原因探究
高麗朝前期漢文化的影響逐漸加深,漢字也越來越普及,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比如上述提到的遣唐留學生,還有就是國王的提倡、君臣唱以及私學的發展。
但這些都是比較淺層的因素,根本原因還是高麗朝時期開始重視教育,不管是公辦教學還是私學發展都達到了一定程度。
再有就是唐朝及其他朝代高速的發展使得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高麗朝形成了慕華思想。
再往深層次探究就是漢文化對高麗朝形成了政治和文化上的雙層影響,高麗朝教育的普及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借鑑了唐朝的方式,而且高麗朝也將自己國家的選舉方式還為了科舉考試,也就是高麗的制述業。
這其實就是高麗朝在政治制度上與中國形成了宗藩關係,再有就是慕華思想影響下,高麗朝的文化風向也開始偏向漢文化,這就形成了高麗朝整體上呈現出了文化慕華思想。
1、慕華思想對於高麗朝前期漢文化影響的助力
慕華思想的出現其實是一種必然,在古代時期無論是哪一個歷史朝代,中華文明都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唐朝時期,中華文明的影響可以說不僅覆蓋了漢文化圈的國家,甚至對於歐洲都有極大的影響。
所以說在高麗朝還處於新羅覺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統一新羅與唐朝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宗藩關係,成為以唐朝為中心的,中華世界的一部分。”這其實就是一種大國崇拜情節。
大唐盛世國力鼎盛,其他的國家都是相對落後,尤其是新羅覺等沒有自己文字的國家,他們對唐朝必然會有一種崇拜的感覺,也會不自覺地跟著唐朝學習,這一點從新羅覺末日出現的大量遣唐留學生就可以看出。
高麗對於唐朝的學習還表現在他們的地名、官職名稱漢化,所推行的政治制度體系也是模仿了唐朝,也就是高麗的讀書三品科制度。
另外《高麗史》還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名虎景者生子康忠,康忠與禮成江永安村富家女成婚,有二子,季曰損乎述……唐肅宗皇帝潛邸時,佐明皇天寶十二裁癸已春……有娠,生男曰作帝建,作帝建娶龍女,百姓築永安城,營宮室……”
從這個時間來看就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出高麗朝對唐朝的那種崇拜,這裡所提到的帝王和龍女指代的其實就是大唐的帝王,而高麗朝就是帝王和龍女的子孫,如此一來高麗朝就將自己與大唐聯繫在了一起,成了一脈文化。
再有就是高麗朝統治之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典,高麗朝在制定法典時參考的對象都是新羅、泰封等屬於高麗歷史的時代,然而唐朝也是他們的參考對象之一,由此可見唐朝對於高麗朝的影響已經可見一斑了。
雖然在此後的發展中高麗朝與宋朝出現了矛盾,並且因此阻斷了交流,但高麗朝的慕華思想還是依然存在的,在高麗朝的上流社會還是會將漢文化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2、教育的大力發展對高麗朝前期漢文化影響的推動
如果說慕華思想還只是高麗朝漢文化流行的一個主觀思想,那麼教育對於漢文化在高麗朝的發展就是根本的內驅動力了,畢竟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高麗朝建國時就在首都建立了學校,而學校教授的內容中就包含了國學內容以及宋朝制度,如此看來高麗朝的文化教育還是延續了慕華思想。
另外在地方教育方面高麗朝實行的制度也是從中國學習的郡縣制,並且在完成國家郡縣制管理之後,高麗朝還派遣了更多的學生來到中國學習。
而這些學生無論是否學有所成回到高麗之後都能得到政府的青睞,獲得不錯的生活和職位。
再有就是高麗朝的選拔制度是制述業,上述也提到了制述業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借鑑了唐朝的科舉制度,其考試內容也多涉及國學,策問等等。
總而言之高麗朝的漢文化影響是從新羅覺末高麗朝初期才出現的,究其原因無論是高麗朝還是唐朝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比如唐朝因為國力強盛,所以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輻射非常廣泛,高麗朝就是其中之一。
從高麗朝來說,最初是因為基礎的文字需求而引入了漢字,又在大國優勢的影響下產生了慕華思想,在之後的發展中因為不斷地向中國學習。
慢慢地國家政治,文化基礎都與中國文化趨同,自然而然漢文化的影響在高麗就牢不可破了。
參考文獻:
1、《三國史記》金富軾,吉林文史出版社
2、《先賢們的字與號》申用浩、姜憲圭,南韓傳統文化出版社
3、《南韓的科舉制度》李成茂,南韓學術情報
4、《高麗漢朝詩研究》卞鍾鉉,太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