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適合“棍棒教育”嗎?答案非常明顯,快來看看
沒有被父母打過的孩子很少,大多數孩子都很調皮,容易讓父母生氣。
那麼孩子犯了錯適合用 "棍棒教育 "來管教嗎?對此,我的看法是,能不打就不打,棍棒教育屬於最直接但最傷人的方法。
孩子犯錯被發現後,立即大喊 "媽媽愛你",試圖喚醒母愛
遼寧的一位母親在客廳裡找兒子,找不到他,就覺得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
手機跟著鏡頭來到屋角,掀開窗簾,看到兒子轉過頭來,立即大聲呼喚 "媽媽(我)愛你,媽媽愛你",同時大喊一聲,逃出門外。
母親仔細看了看兒子的手套,把它放進一個大水壺裡玩,母親很生氣,忍不住打了兒子,兒子已經在客廳裡到處躲,邊跑邊喊 "媽媽愛你",試圖喚醒母親的愛。
看完這段視頻網友們也很開心,有網友說:"我兒子也是這樣的,不過該打還是要打!" 還有網友說:"甜言蜜語的孩子都是輕生的!"
但總的來說,這也算是一種母子相處的模式,孩子在見到媽媽的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做錯了,要受到懲罰,害怕被打只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但內心知道自己做錯了,說明媽媽的教育還是比較到位的。
不調皮的孩子,犯錯是孩子的 "特權",但家長也要學會分辨,小錯可以通過溝通、教導、嚇唬來教育,但大錯就必須嚴厲批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能不打就不打孩子。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希望孩子聽話懂事,但面對孩子的錯誤,也不要急於上火打孩子,打的時候容易,但孩子被打出了心理陰影,甚至人格出現問題,那傷害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孩子被打後的這3種反應,家長一定要記得攔手
一、家長稍一嚴厲,孩子就被嚇得往後退
我小時候有個夥伴,他父親的脾氣很差,每次只要犯錯就一定要捱打,也沒有人帶我們去他家玩,臨時他父親回來,現在還能記得他恐懼的眼神和顫抖的身體。
父母經常打孩子,看似孩子聽話了,其實對孩子的性格是很有害的,內心缺乏安全感,感覺隨時隨地都可能被打,看到父母更多的是緊張焦慮而不是愛的港灣,這種情況下父母再打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走向極端。
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就會變得懦弱和退縮,過度的緊張使得大腦思維也會變得遲鈍,尤其是父母的壓力,讓孩子產生不了自信,沒有主見,就很難硬氣起來過日子。
孩子和家長的相處應該是自然的,有嬉戲也有認真,但不應該是 "鳥槍換炮",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再打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二、父母打孩子,孩子不吭聲
一般孩子被打後,心裡都很害怕,基本上都在哭,代表孩子心裡是害怕的,如果孩子被打了,一句話都不說,也不逃跑,說明孩子心裡有怨氣。
你越是打他,他心裡就越是不服氣。
我見過這種情況,父親經常打兒子,兒子一直無動於衷,嘴裡常說的一句話是 "怕什麼,最多再捱打就是了!",父母必須停止,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非常危險的。
三、父母打孩子時,孩子有試圖反抗的眼神和動作
孩子特別小的時候,捱打心裡比較害怕,大一點特別是到了青春期,再去打孩子確實不合適,如果孩子被打後表現出強烈的不滿,甚至表現出兇狠的眼神,試圖反抗,這時親子關係已經出現了很大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很叛逆,父母再通過 "棍棒教育 "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激化彼此之間的矛盾完全無法溝通,孩子只想逃離父母,逃離原生家庭。
溫柔而堅定是最合適的教育方法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這就相當於蓋房子,如果一開始就把地基打好,樓房到了樓上就不會歪歪扭扭,如果從小就注意學習教育,孩子長大後就不會犯大錯。
溫柔堅定的教育理念一直是我所推崇和執行的,溫柔是指日常與孩子相處的模式,通過溝通、陪伴、講道理,給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觀念和思想,教給他們很多道理和方法。
堅定是指面對孩子的錯誤,堅持原則,幫助孩子端正態度,小錯口頭批評,認真表達嚇唬即可,大錯懲戒,根據情況科學訓斥即可,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問題也不同,這就需要家長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制定方法。
但萬不得已,不要打孩子,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前期有更多的耐心,把孩子往規矩裡套,那孩子以後的成長會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