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必須從全局角度考量,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深刻闡明瞭時代新人培養的重大意義,系統回答了時代新人的根本路徑,科學揭示了時代新人的目標方向,這就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今世界的競爭,體現在綜合國力,歸根到底是人才的質量和數量以及結構,所以說人才濟濟、人盡其才是大國強國的底氣,也是一個國家崛起的支撐。時代新人的培養,正是中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提升競爭力的靈魂所在。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對一個國家的興盛和富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青年一代的理想、追求、擔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力量。這就表明,高等教育必須把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首要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就是要培養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和繼任者,而不是旁觀者和反對派,更不是掘墓人。人生的黃金期在青年,青年處在人生積累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個時期是價值觀養成期、人生觀確立期、祖國觀深化期和民族觀形成期。
誠然,一個個體人生觀形成的關鍵就是大學時期,這個階段伴隨著一個人的思想和觀念逐步趨於穩定。同時,中國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是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價值觀進行塑造,但如果僅靠一種說教和灌輸不僅接受程度過於表面,而且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故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
“以教育界之分言三育者衡之,軍國民主義為體育;實利主義為智育;公民道德及審美教育皆毗於德育;而世界觀則統三者而一之。”以證明價值觀培養過程中審美教育所處的重要位置。
此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下的審美教育也關注於學生人格的自由個性建構,同時更進一步地將學生自我實現與價值滿足的高級需求納入工作應有之義。進一步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審美方面的薰陶也可以落實於社會生活方面的價值判斷,弘揚各方面的真善美、排斥各方面的假惡醜,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非觀、榮辱觀,進而促使學生樹立和踐行高尚正向的價值指向。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和改革開放,華人民所能享受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與日俱增,更隨著中國在移動互聯領域的“彎道超車”,國民享受發展成果無論是商品、服務還是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都能獲得極大的滿足。然而由於人們的消費觀往往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綁架,以及大眾消費審美的低下,所以我們的消費往往侷限於簡單的物慾滿足和淺薄的感官享受,而忽視了較有審美品味的審美對象,然而,資本主義消費觀大多隻能夠滿足人們較低級層次的需求,具有明顯的低俗性和快速性,對大眾的審美導向也比較單一。
此外,個體在社會中超越性的“自我實現”也同樣要依託審美教育,因為審美教育能夠作為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實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表現。所以,實現個體在審美實踐的環節裡能夠通過“無功利”的行為感受萬事萬物之中的美感,從而夠喚起審美主體的生命體驗,進而達到高層次的精神滿足狀態的生命層次,也就成為了一個完成了自我實現的實踐主體,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會放棄資本主義消費觀帶來的低層次需求。
同時,高校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也依託於自我實現,並且能夠通過調整與引導有力地塑造學生的價值觀,當實際效果出現時,學生就會鄙夷社會氣氛中過度物慾化所導致的價值觀的偏頗,對醜惡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批判與抵制,自覺的拒絕片面追求,進而能夠實現增強在自我選擇、判斷和控制上的能力,“實現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目標的根本保證,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幫助大學生在價值觀念和審美追求上跟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並隨著他們的成長引領一代人的審美風尚。
審美教育是輔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有利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審美教育在高校的重要作用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態度,以促進人的審美髮展,把大學生塑造成為一代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進而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服務。
審美教育對樹立學生科學、正確、高層次的“三觀”尤為重要,故而在美育中,以通過對美的體驗和感受,培養大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的自覺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以美的欣賞和魅力,激發大學生追求卓越,樂於創造,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美的統一與和諧,感化大學生社會服務、人際關係、享受快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當前社會化大生產和工業信息化種種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為人們的需求提供了極大的滿足同時,亦對當代人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異化和傷害,比如工業大生產由出現至今,給人提供產品依舊保持著均質化、同一化和標準化,而這些產品的特點伴隨著商業流通和生產關係的輻射,逐步向社會生產生活的多層次多維度滲透,以至於當代人的生活成為一種標準化的生活。
又隨著後現代信息產業、數字產業的繁榮,後現代的個體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覆蓋,巳經完全變成一種“數字化生存”的狀態。人逐漸喪失了其複雜、非線性、混沌、生態性的本體意義,成為一種被符號化、數字化、信息化的存在向度。哪怕最新出現的“元宇宙”,雖然標榜著個性化、全息化,但依舊是一種“賽博朋克”的臉譜世界!
“家家戶戶都同時起床,同時吃飯,乘車,勞動,同時回家,上床,睡覺”,這種情況的產生是眾多複雜而深刻的原因造成的,它說明在現代資本主義工業社會,人的創造性本能遭受極大的損傷。這種本能曾經使人類從無到有,在與自然環境的搏鬥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自然的主宰,成為萬物之靈長。而人類越發展,越進步,其創造本能卻在日益衰退,特別是進入工業社會以後,人的這種能力受到極大的扼制。這對於大學生來說,最大的影響就表現為庸俗,出現非美化與低俗化的現象,甚至出現失去自我、失去本真,變得急躁暴躁等現象。
“求真”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探尋,“至善”是人們對倫理道德的提升,“達美”是人們對內心世界的完善,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人類永恆的目標。在現實生活中,真、善、美常常以一種獨立的存在方式呈現,有時三者之間是相互分裂甚至是對立的。
比如,有的時候人在行一件善舉的時候,不能找到更加合適的方式,而是用一種不文明的言語行為來進行,這可以說是“善而不美”;有的時候在公眾面前表現的溫文儒雅,而在私下的時候行為卻顯得十分卑劣齷齪,這可以說是“美而不善”。審美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在道德認知中體現和反映學生對真善美的根本要求,可以讓學生從榜樣人物的形象中尋找美的心靈,從社會生活中獲取美的內涵,從自身經歷中樹立美的理想,促使大學生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自覺樹立起“真、善、美”的遠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