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講“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刻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刻感到愉悅。”趨利避害,追求安全感是人的天性!長此以往,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同時,孩子還會伴隨緊張感。父母疼愛時,特別珍惜又不敢太貪婪,怕下一秒“抱抱”變“暴暴”!
有人說,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就像戀愛中的“怨偶”,愛的時候,甘願把心掏出來,煩的時候,恨得牙根癢癢。
心情好的時候,孩子怎麼做都行,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做什麼都是錯的。
最可怕的就是,時好時壞的心情,說來就來的寵溺,上一秒兇得要死,下一秒又無敵溫柔。
這就是“心情式”育兒。
這比打罵和語言暴力更加令人害怕,它不只是單純地讓孩子恐懼,還讓孩子敏感,脆弱,不知道下一秒迎接自己的是“愛的抱抱”還是“瘋狂吼叫”。
最可怕的教育,是“心情式”育兒
今天上班沒有遇到煩心事,心情美麗,下班回到家在廚房做飯,兩歲半的兒子自己在客廳玩。
做好飯出來,看到沒來得及收的衣服被扔了一沙發,放在收納箱的玩具被撒了一地,兒子的繪本擺滿了桌子……
因為今天心情好,所以沒有對著兒子大吼大叫,而是輕聲告訴他:“我們要吃飯了,一起把桌子收一下吧。”
飯後,因為一點小事和老公拌嘴,心情不美麗了,轉身看到兒子拿著油漆筆在牆上亂畫,頓時血壓飆升,對著他吼起來……
這樣的“心情式”育兒,導致我的兒子也容易脾氣暴躁,沒有安全感……
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就對孩子沒有耐心,大吼大叫,育兒過程中,你也會這樣嗎?
傷害孩子於無形中
我們的“心情式”育兒,正在無形之中傷害孩子,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容易脆弱敏感,有的還會形成討好型人格,更嚴重的會影響一生。
武志紅說:“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刻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刻感到愉悅。”
《不成熟的父母》中說情緒型父母的情緒是極為不穩定而且難以預測的。情感不成熟的人只有在別人完全服從於他們的時候,才會感覺良好。
當我們一直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弱小無辜的孩子怎麼才能承受我們的“冰火兩重天”。
網友@Miss Li說:原生家庭的傷害,導致自己做了媽媽以後,總有媽媽的影子在自己身上,很無奈。每次看到孩子被吼後害怕驚恐的眼神,就感覺很後悔,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網友@riceduck說,他的媽媽就是這樣,情緒不穩定,導致現在全家都沒人敢親近她,可是當她心情好時主動示好的時候,又無法拒絕,只能勉強而微妙地維持著這種短暫的和諧,隨時等著下一波暴怒的來襲"導致自己也成長為一個非常敏感,習慣於看別人眼色的維維諾諾的人。
網友@一隻睡神小可愛說,母親哪怕只是沒有說話,在她旁邊都有一種呼吸也小心翼翼的感覺,哪怕當時的姿勢並不舒服,也會身體僵直完全不敢動。
有人說,“心情式”育兒在孩子眼裡,可能是一顆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炸;可能是一顆溫柔糖丸,不知道什麼時候寵愛;可能是一個嚴厲媽媽,不知道她的規則什麼時候可以打破。
搖擺不定的父母,讓孩子不敢靠近,也不敢信任。
如何避免“心情式”育兒
- 回到家之前先調節自己的情緒
無論在外面遇到什麼煩心事,進門之前先深呼吸,把壞情緒丟在門外,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孩子。
- 照顧好自己,別讓自己太累
不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都不容易,當自己感到累了,可以和家人溝通一下,讓他們分擔一些家務,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沒有人可以分擔的時候,不是必要做的就不要做,別讓自己太累,就不會有壞情緒。
- 坦誠和孩子溝通
假如沒有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一定要如實告訴孩子,不是因為孩子不好,而是媽媽心情不好,沒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希望孩子可以原諒。
以後請儘量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因為即使說再多的對不起,也不能彌補這次對孩子的傷害。
願我們都能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
願我們的孩子可以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