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國脈微如縷》教學設計
素養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大致讀懂詞意,重點解釋“縷”“幹”“棋柝”“聯句”“事機”等詞語。
【思維發展與提升】讀懂詞中“長纓”“韓五”“谷城公”“驪山母”“投鞭”“投筆”“張許”“題柱”等典故及用意,讀懂詞人的觀點態度。
【審美鑑賞與創造】通過感情誦讀,體會本詞慷慨激昂的情韻美;通過賞析“縛”“談笑”“舞”等詞,感受語言之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詞人“任人唯賢”“憂心國事”的士人情懷,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評法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2分鐘)
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蒙古軍攻四川,破大安軍。淳祐四年五月,蒙古軍又圍攻壽春府(今安徽壽縣),由吳文德率水陸軍增援解圍。詞人劉克莊不斷聽到邊境告警的消息,感到國勢危殆,他與朋友王實之唱和之間,自然流露出來。
二 初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感受情韻美。(5分鐘)
幹gān柝 tuò
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幹∕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
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衝梯∕屢舞。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快投筆,莫題柱。
三 學習活動一:讀懂詞意(10分鐘)
1 解釋詞語
國脈微如縷: 也不幹曾遇驪山母:
少時棋柝曾聯句 :事機頻誤:
2 上闕中運用“長纓”的典故是為了 ,
運用“韓五”“谷城公”“驪山母”是為了。
3 下闕中運用“投鞭”的典故是說明 ,
運用“張許”的典故是說明 ,
運用“投筆”“題柱”的典故是為了 。
四 學習活動二:學習點評法,感知語言美(15分鐘)
教師示例:
國脈微如縷:此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說明國家命脈已經衰微不堪,表達了作者憂心國事的愛國情懷。
請同學們仿照示例,選擇美詞美句進行點評。
1 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
2 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衝梯屢舞。
3 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
4 談笑起,兩河路。
5 快投筆,莫題柱。
五 學習活動三:賞析章法之美(5分鐘)
文學作品講究章法,講究起承轉合。根據詞意,完成填空。
1 引起全詞的句子是 。
2 上闕中以議論入詞,表明作者觀點,同時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
。
3 下闕中從議論國家大事轉入自感身世的句子是
,將詞意宕開一筆,這就是“轉”。
4 下闕中以抒情收束全詞,點明主旨,具有“合”的作用的句子是
。
六 課堂小結(2分鐘)
此詞慷慨陳詞,議論風發,筆力雄壯,又極盡抑揚頓挫之致;運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貼切,蘊義豐富。這是宋末詞壇上議論化、散文化與形象性、情韻美相結合的代表作。
板書設計
賀新郎 劉克莊
用典
議論
情韻美 語言美 章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