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範大學,這所誕生於1902年的高等師範學府,坐落在西北省會城市蘭州,距今已有120年曆史。同大部分西北院校一樣,西北師範大學也是一所內遷的大學。
1902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成立,開設兩大學科門類,普通學和專門學,被當時的清政府高度重視。生不逢時,基於當時不太平的大環境,戊戌變法、八國聯軍入侵、盧溝橋事變等變故,學校飽受摧殘,以致不斷停辦、搬遷,先後遷往陝西西安、漢中等地堅持辦學,1940年遷到了現在的所在地蘭州,當時的學校叫國立西北師範學院。
1958年,學校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師範院校之一;1988年,學校正式更名為西北師範大學。
現在的西北師範大學,是甘肅省和教育部共建的重點院校。學校擁有教育學、化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地理學等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教育博士1個專業博士授權類別;3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9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
在教育部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西北師範大學參評的14個學科中,教育學為B+;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等9個學科為B類;心理學、中國史、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等5個學科為C類;令人遺憾的是,沒有A類學科。
學校的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我們從學科建設和歷史沿革來看,西北師範大學祖上確實很闊,而且實力不俗,14個參評學科一大大半都是B類,雖然沒有A類學科,但在整個西北地區也算數一數二的師範院校(僅次於陝西師大)。
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公佈之後,西北師範大學作為一所重點院校再一次無緣,令曾經的校友和廣大網友倍感失望。那麼,西北師範大學距離現在的雙一流,究竟還有多遠的距離,是否還有希望衝擊下一輪的雙一流?
我們先來做一個橫向的對比,參照對象是上海師範大學。
從目前雙一流評選的政策解讀,師範類院校已不再是香饃饃,未來的評選標準同樣適用。前些年,國家遇到了很多困難,嚴重影響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高端材料、大型設備、芯片製造等關鍵技術上,屢屢被西方國家卡脖子。雙一流的適時出現,可以盡最大的能力辦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等師範類院校要想進入雙一流難度並不小,拋開那幾個部屬的(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和已經評上的(湖南師大),實力最強的算是山東師大、上海師大、福建師大了。地域不同,所在的平臺自然不同,上海永遠是上海,福建、山東永遠是經濟強省,富人家窮養的孩子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比的。
2022年,上海師範大學的經費預算,在上海地方高校中以19.72億排名第三,超過上海科技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等工科院校。而西北師範大學的預算經費只有8.13億元,還不到上海師大的一半。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正是這個道理:加強學科建設,引進高水平的師資力量,經費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經費是萬萬不的。
上海師範大學在教育部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一共有24個學科參評,大部分學科都與西北師大有著高度的重疊。兩個B+學科教育學和中國語言文學,比西北師大多一個;B類學科有13個,比西北師大多4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總體實力西北師大遜色於上海師大。
西北師範大學唯一有希望衝擊雙一流的學科,恐怕只有B+的教育學。再看這學科的第二輪雙一流評了哪個學校:北師大、東北師大、華東師大、廈大、華中師大和西南大學。不僅入選的學校少(可參照材料學科上榜的學校多達30餘所),更是清一色的985、211。這些院校無論在層級還是學科建設,都是西北師範大學望塵莫及的。
西北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就像兩個難兄難弟,在各自所在地區常年被壓制。西北師大在陝西師大的影響下輻射面縮小,上海師大在華東師大的影響下,知名度大打折扣。它們的實力說弱也不弱,說強也不強,要想靠自身實力逆襲成為雙一流,這個難度真的很大。
所以,從這些角度分析,西北師範大學與雙一流的距離,其實就是一個上海師大。
在個人看來,西北師大要想進入雙一流,只有兩個方案行得通:
1 加強交叉學科的建設,爭取國獎的突破;
2 靠政策,就比如陝西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