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很多人在面對書法時,總覺得要把字寫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這也是自小受到家長和老師教育的認知,如果一個學生把字寫得潦草,肯定是要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而對於書法來說,尤其是對於當代書法,它並不要求人們把字寫得十分工整,而是要講究書法的藝術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書法大賽上獲得一些名次。否則,就難以入選。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次蘭亭獎上的獲獎作品,蘭亭獎是全國書法界的最高獎,是衡量書法藝術性的最高的檢驗平臺,如果有人能在這方面獲獎,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這幅作品是一件隸書書法,如果按照常人的看法,這幅作品寫得歪兒扭八,與常人所見的那些工整的寫字根本就是兩回事,但它為什麼能獲得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呢?難道是評委看錯了還是作者與他們有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獲獎的幾個理由。

既然蘭亭獎是書法藝術最高獎,那麼,衡量一個人書法水平時,就要從藝術性的角度去看待它。這幅隸書作品有哪些書法的藝術性?

第一,它在書法中運用了矛盾性。書法的矛盾性自古人那裡就一直在提倡,這並不是今人的創新,是沿用了古人的說法和做法。例如:疏密、大小、黑白、粗細,等等,這些凡是矛盾著的、對立著的事物,都把它叫作矛盾。那麼,書法中為什麼要強調矛盾關係?這是因為書法是一項“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這個做好了,矛盾就會處理好,就有了和諧關係了。這幅作品中,雖然從表面上看,字都是歪七扭八,幾乎沒有一個“正”的樣子,但仔細看,它就是在製造矛盾,同時也在解決矛盾。

例如上聯的第一個字由於筆畫太多,它也寫得很大,幾乎佔據了一個半字的位置,第二個字筆畫少,又寫得小,但兩個字加起來的位置與下聯兩個字的佔用面積相當,這樣一來,矛盾也就得以解決了。同樣,這幅作品中的所有筆畫,沒有一個是180度的,要麼向左下傾斜,要麼向右下傾斜,這是為什麼?因為它也是在一邊製造矛盾,一邊解決矛盾。例如“理”字左邊的橫畫向左下傾斜,而右邊則是向右下傾斜,這就形成了一對對矛盾關係。

第二,自然的書寫性。古人講,書法要寫得自然、天真才能表現出它的味道。南朝書法家王僧虔曾說:“宋文帝書,自謂不減王子敬。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工夫不及欣。”他這時就強調,宋文帝的書法在自然書寫方面要勝過羊欣。天然就是自然,“自然天成”是對書法的品評而言的,與莊子強調的自然而然是同一個概念。

這幅作品的自然書寫就是不計每個字怎麼安排,不計它的大小怎麼處理,而直接按照紙張、筆墨的需要進行創作,以前有人寫字時,總是擔心寫出格了,也擔心寫到外面不整齊不好看了,而這幅作品在創作時並沒有考慮這些因素,大膽用筆,大膽書寫,“寫到哪裡算哪裡”,為自然書寫創造了條件,這也是書法藝術性的另一個考察要素。

第三,表現古意。當代人們很重視書法中的古意。所謂古意,就是指有古老書寫的意味,那麼如何表現書法中的古意精神?其實,表現書法中的古意,一是要學古,學習時要立足於更為古老的書體來學,從更為久遠的人的書法那裡學習,二是在書法中添加一些古老字體的書寫方法,或組字,或加偏旁,讓書法看上去古意濃濃。這幅作品中“明”字用了篆書的寫法,“秋”也是用了古體字來寫,但並不影響人們的辨識,反而讓作品更有古意了。

當然,這幅作品仍有一些不足之處,一是用筆上的缺陷,筆法顯得單調了一些,尤其是缺少提筆和按筆的動作,在絞轉上用筆量較少,使得筆法略顯單一,缺少筆法上的豐富性和完整性。二是整體感上有刻意之嫌,在自然書寫上還欠缺功力,說明是為寫而寫。三是墨色的變化方面沒有體現出來,讓作品缺少了生動性,其生命力顯得不夠旺盛。

推薦閱讀:

這幅作品曾獲得全國書法一等獎,如果放在現在還能入展嗎?

他把歐體楷書變成這樣入選全國書法展,如果你是評委會給他投票嗎

評委為什麼喜歡這樣的楷書作品,並把它評為中國好書法特等獎?

1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楊倩引發熱議,錯過世錦賽延期畢業,網友:去清華就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