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在平臺上看到有網友提問:

2023年閏二月,“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說的是什麼意思?

這個話題非常火爆,短短的時間內,就有33個回答,閱讀量高達762036人次,收藏量也高達803個。

大致看了幾位網友的回答,總覺得答案差強人意。在網上大致搜索了一下這個問題,發現這個問題不是新問題,而是在多年之前已經存在這種說法了。

應該說,我們的祖先是聰明智慧的,通過平時的勞動和生活的觀察,對氣象、物象發展的規律進行了總結梳理,然後編成一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便於識記和傳播,因此這種民間諺語流傳甚廣。

“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是什麼意思?

“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搞清楚兩春是什麼東東?一冬是什麼東東?

有些網友說,所謂的“兩春”分別是指立春和春節,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年前立春的年份其實有很多的,不應該作為特殊現象來看待。

我認為“兩春”中的這個“春”是指立春,什麼意思呢?就是某個農曆年,年後一個立春,年前又一個立春,構成所謂的“兩春”。

果不其然,我分析得很正確。

打開老黃曆,看了一下2023年的24節氣,發現2023年的正月十四是立春,臘月初四又是立春,也就是說2023年在1年之內有兩個立春。

不過,這兩個立春中間夾的不僅是一個冬,連春夏秋都夾在中間了。

其實,兩個立春的諺語不僅是“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還有“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等說法。

對“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個說法,很容易理解,就是指當年的冬天氣溫一定比較溫暖,不用蓋被子也能感到暖和,用科學的概念說就是“暖冬”了。

那麼,“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又是什麼意思呢?

黃土變成金子,意思是指農民種植的作物能夠獲得大豐收,農產品能換回大量的金錢。換句話說就是這種年景會風調雨順,農耕會有好收成。

“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不要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雙春年”是怎麼出現的?

一年之內有兩個立春節氣被稱為“雙春年”,一年之內沒有立春節氣的被稱為“寡春年”,在這種年份,年輕人不會選擇結婚的,而在“雙春年”,選擇結婚的青年數量是特別多的。

那麼,一年之內為什麼有兩個立春呢?答案並不複雜,主要因為閏月的緣故。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有白晝和黑夜,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年復一年,週而復始。並且,我們習慣了把白雪皚皚的季節叫做冬季,把電閃雷鳴、暴雨傾盆的季節稱為夏季,把百花盛開的季節稱作春季,把樹葉凋零的季節叫做秋季。

我們的先輩們生活在季節變化、晝夜交替的地球上,總結了很多的自然規律,他們發現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是有規律的,於是就把太陽兩次經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命名為“迴歸年”,一個迴歸年的長度大約為365日5小時48分46秒。迴歸年是季節年,與季節變化是相關聯的,在迴歸年的基礎上,人們發明了24節氣。

而農民最習慣使用的是農曆月,也就是根據月亮的圓缺變化確定的時間尺度,新月出現的時間是每月月初,滿月的時候是每月的十五,殘月的時候已經是月底了。這種計時的方法我們稱為“朔望月”。1個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一個農曆年有12個朔望月,可以算出一年的天數是29.5306×12=354.3672日。

大家發現問題了沒有呢?

一個迴歸年的長度(365日5小時48分46秒)和一個農曆年的長度(354.3672日)不一致,農曆年比迴歸年少了10.88天,平均到每個月就少了接近1天。

如果不加以校正的話,農曆年2022年的春節還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到了2023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如此算下去,2039年的農曆年春節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這種情況顯然不符合我們的習慣,怎麼辦呢?聰明的先民們有辦法,發明了閏年和閏月。

為了彌補農曆年比迴歸年少的那些天數,每隔2-4年,就要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農曆的閏年就變成了13個月。閏月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來說3年一閏,5年二閏,19年七閏,如此一來,農曆基本上19年為1個週期,正好對應於公曆的同一時間。

所以說,在閏月的農曆年,一年有13個月,就很容易出現兩個“立春”節氣了。

“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我倒是覺得,“雙春年”的那個冬天可能暖和一些。為什麼?因為立春的節氣提前了啊,屬於冬天的時間就短了啊。當然,這只是一種錯覺而已。

為什麼?屬於冬天的時間並沒有短,而是人們習慣把臘月當成是寒冬季節而已。立春提前了,由此可以推理,冬天在月份上也提前了的,比如現在大家有沒有覺得提前進入冬天的感覺呢?最近一段時間挺冷的。

關於“雙春年”的農諺,還有一種說法: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什麼意思?就是說,“雙春年”,冬天會非常寒冷,人們會搶購毛皮衣服御寒,導致帶毛的動物皮毛價格上漲。

固然,農諺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總結出來的規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國地域廣大,氣候類型繁多,一種說法不見得適合各地的情況,再加上現在因為人類的活動,導致氣候也在發生變化,原有的那些規律也不見得都是真理了。

對這些流傳在民間的農諺,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從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9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班級裡的座位安排,看起來很公平,實則滿滿的套路,學渣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