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有一句話:“5+2=0”,意思是說在學校裡教育五天,週末回家兩天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下個週一切都得重新來過。
當然,這句話有失偏頗,只是反映了一小部分不夠自覺的孩子的學習習慣,但這也是確實存在的現象。
一般來說,出現這種現象的孩子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父母從來不管,扔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管不住。另一種情況是父母管得太嚴厲,孩子稍微有點差池,就全盤否定,導致孩子叛逆,習慣差。
今天要說的是第二種情況。
班級裡有一個聰明的學生小孟,在課堂上反應能力不錯,平日裡表現也不錯,但這個孩子每到週末,總是不能完成作業,即使勉強做了,也非常馬虎。等到下週上學,上課常常打瞌睡。
所以成績一般,性格有些孤僻。
我很好奇,想知道為什麼這麼聰明的孩子成績這麼差強人意。
於是我多次家訪,從父母的言談中逐漸明白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小孟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從小對孩子要求很高。
在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考試,班級裡有10個100分,而小孟只考了99分,爸爸非常生氣,狠狠批評了小孟一通,甚至吃晚飯的時候也不和小孟說話。
到了初中,為了讓小孟能夠先別人一步,小孟的媽媽從暑假就開始給孩子報輔導班。別的孩子都在休息的時候,小孟在上網課;別的家長帶著孩子去旅遊的時候,小孟的媽媽正在送孩子去輔導班的路上。
上初中了,小孟成績並不出眾。小孟媽媽很焦慮,於是在週一到週五,又給孩子報上了輔導班,每天晚上上90分鐘的課,要麼是一節數學課,一節英語課,要麼是一節物理課,一節化學課。
我有點納悶,小孟才初一,沒有物理和化學學科,為什麼還要在上學期間學習物理和化學課呢?
“就是想早一點學習,到時候他稍微輕鬆一點”小孟的媽媽這樣回答我,言語中隱隱透出有前瞻性的自豪。
小孟媽媽或許從來沒有意識到,她的如意算盤恰恰是壓在小孟頭上的一座大山。
因為,別的孩子作業寫完了,小孟還沒有開始寫作業;別的孩子睡覺了,小孟還在寫作業。
於是,作業馬馬虎虎,漏洞百出。每天深夜才睡覺,於是,第二天課堂打瞌睡。
現在,小孟放學總是磨磨蹭蹭,不想回家。不想聽到父母的責備,不想上課。
也許這樣的案例不是個案,但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很心疼這些孩子。
同時,我作為一名家長,更能理解這些家長的期望和無奈。
所以我想對家長說,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希望家長可以從自身困擾中走出來,從自己做起,多學習一些教育方法,更新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還想說,好的教育方法一定離不開鼓勵,而不是壓制和批評。找到孩子的優點,多表揚多鼓勵,樹立孩子的信心。
遇到困難,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而不是那個把孩子推向懸崖的人。
多陪伴,少指責,孩子是吃飯長大的,也是在愛裡長大的。
以此文和天下父母共勉。